▲在石家庄四药集团,一款肾病新药的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目前药品正处于临床前阶段。图/新华社
一地的营商环境彰显着其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活力。蛇年春节过后,河北举行了“新春第一会”,提出新一年发展目标。这已经是河北连续三年将这一新年开工大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
营商环境,说白了就是政府服务各类商事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这既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硬件层面要素,也蕴含影响企业经营的社会、文化、制度等软环境要素。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河北下大功夫抓营商环境,其实是立足自身发展禀赋,抓住政策红利的务实之举,具有某种代表意义。
其实,营商环境的概念看似宏大宽泛,但关涉的都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难事、堵点。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就能厚植兴业沃土,提振经济,进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河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遗余力,大动作频频。如据媒体报道,2024年,河北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全省全面落地实施,累计压减跑办部门97个、办理环节104个、申报材料229个、办理时限222日。
而针对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量身定做”、围标串标等问题,2023年5月,河北在全国率先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拒绝“熟面孔”,避免“圈子化”,不打“人情分”,如今,在河北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已成为招标投标领域的常态。
无论是减部门、减材料、省环节,还是落地“双盲”评审,都是在用制度的优化,让企业少些折腾,为企业赢得更多抓机遇谋发展的宝贵时间。这对企业而言,是满满的获得感。
“不用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办得还非常快,省时省力!”“不问企业性质,只要实力突出,就能脱颖而出,我们为河北营商环境点赞!”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办事更快捷,当初来乍到的外地企业在与多家河北本地企业的竞争中胜出,顺利中标,企业的切身感受,正说明当地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不只是数字上的改观,更在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由此积蓄的是地方澎湃的发展势能、持续“蝶变”新生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各地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拼经济搞建设成为主题。但具体怎么拼、如何搞,各地办法不一。河北持续狠抓营商环境改善,立足的是“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明确定位,也是在建设创新型河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安排下的顺势而为。
无论是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还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先进算力、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抑或在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应用中谋求突破,最终都需要在优质的营商环境中,为相关企业施展拳脚打开想象空间。
所以,河北对企业的友好、优待,可谓是全方位的。据媒体报道,2024年河北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达到100%;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以试点撬动金融环境大提升;以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用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赋能产业发展;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让企业信用变成真金白银……这些为企业加油助力的“金点子”,聚焦的都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痛点。
如果说“高效办成一件事”、双盲审,更具普适化,那么在用地、融资、技术升级、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的各种赋能政策,则更有针对性,让每家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感受到政府、社会的善意,才能安心谋发展,助力地方拼经济。这本就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由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后,构建起的其实是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产业生态,这无疑有利于激发地方发展活力,从而为拼经济打开新局面。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