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大家出门被冻到了吗?
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整个城市仿佛被寒冷紧紧包裹
早上嘉定区徐行镇
已经出现了
厚度大约在5毫米的冰
真的是蛮冷的了
今早6时许
@上海市天气发布消息称
上海今晨透心凉
看气温色标图
真的冻得发紫
市区-4℃附近
郊区多在-4℃到-7℃
今早7时
上海徐家汇站气温为-4.2℃
创下今冬气温新低
并成为近35年来2月最低气温
昨天,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
今年首个
低温黄色预警信号
好消息是,今天11时30分
低温黄色预警已经解除
本市气温有所回升
截至今天12时
温度总算回归正数
气温变化的同时
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又一次进入高发期
胸痛症状也频频发生
记者从沪上数家医院了解到,近期抢救的心梗病人数均有所增加。专家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春节至今已抢救14名心梗患者,年龄最大的86岁,年龄最小的52岁。
-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春节前一周抢救9名心梗患者,节中抢救了7名。
就在不久前
50多岁的张先生吃完午饭后
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
平躺休息后症状仍然没有减轻
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家人紧急拨打120电话
将他送至浦东医院
救护车到达时,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造影显示“闭塞段位于左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闭塞,回旋支远段重度狭窄,右冠中段中度狭窄”。根据急性心梗治疗指南,心内科医生于闭塞段置入支架扩张血管。患者自入院起75分钟,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张先生胸痛逐渐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81分钟后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七天后顺利出院。
而在金山医院
仅除夕至初一的36小时不到
该院胸痛中心就接诊了
3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患者中有血管前降支、
回旋支、大右冠等堵塞
这三名心梗患者或大汗淋漓不能呼吸,或血压急剧下降收缩压低至60/70mmhg,还有的心率一度跌到30/40次每分钟。胸痛中心介入诊疗团队立刻开启急救绿色通道,紧急为患者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成功挽留。
“寒潮来袭,心内科患者激增20%”
近日,66岁的王老伯
因气喘、呼吸困难
被送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嘉定医院(江桥医院)心内科
医生检查发现,王老伯是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加重期
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猝死的风险
接诊医生介绍,每年秋冬季都是心内科疾病高发的时候,尤其碰到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成为引发老年人心脏疾病的诱因,心内科就诊患者会增加20%以上。对于一些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心衰、猝死。
医生提醒,有慢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暖,在室内,尽量把温度控制在18-22度左右,在室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帽子,做一些保暖措施。
“冬季多发、上午多发”
年近七旬的顾大爷午饭后走出家门,刺骨的寒风吹来后,他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疼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在路人的帮助下,张大爷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岳阳医院胸痛中心。
无独有偶,27岁的小俞下班后到球场打球,脱去冬装出了一身汗,再被寒风一吹,胸口剧痛,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就近到岳阳医院就诊。
得益于及时救治
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的顾大爷和小俞
最终都有惊无险
据接诊医生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
“冬季多发”“上午多发”的发病规律
“天气寒冷容易引起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度增高易形成动脉血栓,堵塞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
医生解释,上午时分,引起血管紧张性增高的物质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降低;这些物质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面是心肌需氧增加,一面供氧减少,造成心肌梗死可能性就大些。
如何及时发现心梗?
浦东医院心内科医生介绍:如果患者出现胸痛、胸闷、肩背部疼痛,全身出汗等症状时,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就诊,这些都有可能是心梗的预兆,争取让患者在发病的 “黄金抢救时间” ——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心梗高发年龄段为50-60岁,天气寒冷应规律生活、避免抽烟饮酒,注意保暖,一旦发现早期征兆及时就医。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心梗这一严重的疾病正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而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来源:新闻坊综合@上海市天气、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