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术中冰冻”

在医院的日常诊疗过程中,对于肿瘤性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在手术的过程中有一种常用的诊疗手段就是“术中冰冻”,那么什么是“术中冰冻”呢?

“术中冰冻”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的简称,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的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这种诊断方法是在手术期间,将术中切下来的新鲜肿瘤组织及时送到病理科,通过快速冷冻切片的方式进行制片并镜下观察,实现在短时间内作出病理诊断,以确定切下来的组织样本的性质。整个过程包括切取组织样本、快速冷冻、切片、染色、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和诊断。这一系列操作需在30分钟内完成,所以称之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


那么所有的手术标本都适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吗?当然不是,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提供初步的诊断意见,帮助外科医生在术中做出是否进一步切除组织或改变手术方案的决策。所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以下几类情况:

1.确定病变性质:术中冰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切除的组织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以及是良性还是恶性。这对于决定下一步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2.评估恶性肿瘤的扩散情况:这包括确定肿瘤是否浸润到相邻组织、局部结节是否为转移或种植,以及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检查手术切缘:在手术切除肿瘤时,使用术中冰冻可以判断切除的组织边缘是否有肿瘤残留。

4.确认特殊组织:术中冰冻可以帮助确认某些特定组织,如甲状旁腺、输卵管、输精管及异位组织等。


然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包括对于某些类型组织的诊断准确性较低,由于制片原因造成观察不全面,无法进行全面的病理学分析。因此,虽然这种诊疗手段快速、便捷,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1.可疑为淋巴瘤的标本:由于淋巴瘤的特殊性质,术中冰冻无法精准诊断。

2.过小的标本:如果标本直径2毫米,由于取样困难和诊断限制,不宜进行术中冰冻。

3.术前易于进行常规活检的标本:如皮肤、内窥镜活检等浅表组织,这些标本通常可以通过术前活检得到足够的诊断信息。

4.脂肪组织和骨组织:这类组织由于结构和成分的特点,进行术中冰冻制片困难,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5.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肿瘤:如平滑肌肿瘤、胃肠间质瘤等,术中冰冻无法准确评估这些指标。

6.主要根据肿瘤的侵袭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特征而不是依据组织形态判断良/恶性的肿瘤:术中冰冻无法准确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7.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因为这些标本的冰冻检查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

并且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慎用于涉及截肢及重要器官切除的标本,这类手术需要在术前通过活检等手段确诊,不宜使用术中冰冻。

综上所述,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虽然方便、快捷,但是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手术台上患者的下一步手术方案。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技术难度的手术中疾病诊断的方法。需要术后联合石蜡包埋组织学诊断,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病理诊断。故在临床工作当中要合理应用。

作者简介


来源:唐山科普在线会员原创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