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万物起始,新的轮回开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至,故谓之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自古便是“岁始”。周代天子率百官东郊迎春,祭青帝句芒;宋代民间“鞭春牛”,以糯稻扎牛,鞭碎后百姓争抢“牛土”撒入农田,祈愿五谷丰登,立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祭祀祖先、迎春神、打春牛等民俗活动众多,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后,大地阳气回升,冰雪渐渐消融,蛰虫慢慢苏醒,草木开始萌动,整个世界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漫长的冬季,立春时节的食俗也是跃跃一试,也要吃一些独特的东西来庆祝春季的到来,以“咬春”尤为独特,充满了对新春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咬春”?
《明宫史》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清代《燕京岁时记》更细述:“立春日食春饼与萝卜,谓之咬春,取迎新之意。”这口春味,咬的是天地初醒的生发之气,咽的是祛陈除秽的养生之道,有去旧迎新之意,看似寻常的一餐,却藏着华夏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
咬春吃什么?
首推春饼,薄如蝉翼的饼皮裹着时令鲜蔬,一口咬下,仿佛将整个春天含在口中。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老北京人讲究“天圆地方”——圆饼裹方菜,暗合天地交泰之吉。大部分北方人爱用豆芽、韭菜、鸡蛋丝、肉丝等炒成的“合菜”(也被称为“和菜”“阖菜”)卷成“如意卷”,有和和美美的美好寓意。
分享一道合菜的做法:
食材需要:韭菜、豆芽、木耳、胡萝卜、鸡蛋、猪瘦肉各适量。
1、处理食材,木耳泡发切丝,胡萝卜切丝,韭菜切段,豆芽洗干净。
2、猪肉切成细丝放碗中,加少许盐、生抽、胡椒粉和小半勺料酒抓拌均匀,腌10分钟左右。两颗鸡蛋加少许盐打散,炒熟后铲碎盛出备用。
3、重新起锅倒油,放入蒜末、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腌好的肉丝,炒至变色。把切好的木耳丝和胡萝卜丝倒入锅中,翻炒均匀,用大火炒一分钟左右。
4、将豆芽倒入锅中炒匀,加一勺生抽和半勺蚝油,翻炒一分钟,至豆芽菜微软,放入炒好的鸡蛋。
5、加入韭菜,撒入适量盐、味精和炒好的鸡蛋,简单翻炒入味断生,即可关火盛出。
顺便分享一种春饼的做法,比较简单。
1、面粉倒入烧好的滚烫开水,边倒水边用筷子搅拌,搅成面絮。
2、稍微放凉后再揉成光滑的面团,封上保鲜膜,醒30分钟左右,揉成长条切成小剂子。
3、小剂子揉圆按压成小的圆面饼,取两个在上面撒上少许食盐,再刷上一层色拉油。
4、把两个小的圆面饼叠放在一起,按压后擀成薄圆饼。
5、平底锅不用倒油,烧至五成热,放入擀好的薄饼,用中小火慢烙,等面饼中心处有膨胀,翻至另一面,等两面都烙熟后即可出锅,趁热用来卷上面的合菜是极好的。
萝卜是咬春的另一主角,老话说“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本草纲目》称其为“蔬中最利者”,咬春的时候可以让幼童直接啃食白萝卜,也可加工成菜品做意头菜,如京津百姓将心里美萝卜切片蘸蜂蜜,脆甜赛梨;岭南人煲一锅白萝卜橄榄猪肺汤,解春燥润肺腑;川渝的泡椒樱桃萝卜,酸辣开胃,佐粥最宜。这寻常根茎,因谐音“摞步”而寓意步步高升,更因辛香醒脾之功,成为古人驱逐冬日郁滞的利器。
立春后有什么推荐的食材?
立春后,大地阳气升发,最宜食鲜。除了咬春的食物,还有许多适合春季食用的食材和菜品。
春笋堪称“山珍第一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将其列为素食第一品。江南的油焖笋浓油赤酱,吃的是丰腴;闽南酸笋鸭汤酸香扑鼻,祛湿健脾;快手党用笋丁、虾仁、青豆炒饭,撒一把松仁,满盘皆是山野灵气。鲜笋易老,焯水后冷冻保存,能锁住春日滋味。
荠菜是田间地头的报春灵草。《诗经》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陆游更写下“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荠菜豆腐羹需用嫩豆腐配火腿末,勾一层琉璃芡;荠菜鲜肉饺讲究三分肥七分瘦,加一撮虾皮吊鲜。创新派将其榨汁和面做青团,裹入拉丝的马苏里拉芝士,咬开时绿意盎然、奶香四溢。
树梢上的香椿,则是春日限定的美味。《食疗本草》记载其煎水可治痢疾,而最地道的吃法莫过于香椿炒蛋。嫩芽焯水切碎,蛋液加淀粉搅打,热油下锅快炒,蓬松如云。讲究人会将香椿与核桃仁同拌,淋上焙煎芝麻酱,脆嫩与醇厚在舌尖共舞。切记谷雨前的香椿最嫩,老话说的“雨前椿芽嫩如丝”,过了时节便成柴口之物。
——老井说——
从周天子祭青帝的青铜礼器,到百姓餐桌的一碟春饼;从杜甫笔下“春日春盘细生菜”的风雅,到今人研发的牛油果春卷,立春食俗穿越三千年,在舌尖上完成文明的接力。当我们咬下第一口春味时,咀嚼的不仅是时令之鲜,更是华夏民族与自然和解共生的生存智慧。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日常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