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举家赏灯以一件不可或缺的新春活动。罗店彩灯,以竹、木、芦苇、铁丝为骨,色纸、彩绢为表,融书画、剪纸、编扎于一体,是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2007年入选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佳节,罗店镇便会举办出灯活动,寓意吉祥、祈愿,今年更是首次走出古镇,走入商圈。今天的《海派非遗过大年》就去体验明灯三千,所愿皆成。


夜幕降临,整个美兰西湖公园流光溢彩。巳蛇逢春,金罗卷开,此次罗店灯会的主灯组之一——百盏非遗明灯,打开了一幅别具魅力的金罗店文化长卷。

“鱼群”在“荷花”丛中游弋,水乡风情跃然眼前,还有龙船、鱼圆等富有罗店特色的灯组,吸引人们争相“打卡”。“听说这个灯会还是非遗的,我们特意挑了一套中国传统的服饰,有一点过年的氛围,过来拍一拍。”一位南非游客称“太神奇了”:“非常美,中国总是能把灯光玩出花样,五彩斑斓的,我们很爱在这里逛。”


罗店彩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最开始是流传于民间的扎纸艺术,后来慢慢演化成了扎彩灯,一直流传了下来,以前过年时,家家户户挂彩灯,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时迎来最高潮,以此祈愿新年丰收、万象更新。这种层层叠叠的塔灯,就是第二代非遗传承人朱玲宝记忆中的“年味儿”。朱玲宝说:“每年搞灯会,塔灯一定要搞好,它是寄托我们罗店农民一种期望,希望明年丰收,塔灯一搞以后,人家老百姓都知道,噢,今年搞灯会了。”

朱玲宝每年都会做塔灯,今年的这座13层的,也是他设计的,六角悬挂着的彩灯都是他自己手工扎制,为万家灯火纳福迎祥。“罗店非遗也有传统文化,不能失传,不能说到我们这一代就没有了。”


罗店彩灯名目繁多,制作复杂,需要断料、裹纸、裱糊等十道工序,朱玲宝已经83岁高龄,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好在,朱老终于等来了徒弟严平,此前,严平是社区的一名舞蹈演员,一次演出时,被朱玲宝设计的彩灯道具打动,意外开启了这段师徒情缘。严平加入后,也会更多的和朱老一起琢磨,怎么能让古老的罗店彩灯,被更多年轻人看到。“非遗嘛,我们要不断地创新,也要适应年轻人,把彩色的蝴蝶翅膀装在罗店的宫灯上面,想把罗店的彩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融合新的元素、年轻的元素。”


而罗店当地,也积极为彩灯艺术的推广,做着努力。“去年9月头上就开始进行沟通设计,然后也是跟非遗传承人、跟灯会的专业团队来共同沟通。”罗店镇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烨表示;而罗店镇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书记周祺也称:“灯会跟街区消费、跟生态美景能够有机地融合起来,将非遗带入人民的生活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

于是,今年的罗店彩灯首次走出了古镇,来到了离老百姓更近的地方。美兰湖旁新开业的商场,也搭上了灯会的热闹。“今天特地从浦东三林过来的,就是为了看灯会,打算这边商场下午逛一逛,买点东西,买点年货。”“我是从徐汇那边来的,跟我朋友是约着来看灯会的,因为天气比较冷,就想先在这边逛一圈。”中集美兰湖金地广场总经理朱城对此称,灯会开展以后,客流量上升了30%以上。


新春佳节,罗店年味正浓,明灯三千,所愿皆成。“做传承嘛,就是希望罗店人都知道,这个彩灯怎么做出来的。”“看到这么多人,来看我们罗店的彩灯灯会,真好。”

看看新闻记者: 孙启萌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沈曦 孔权

责编: 李吟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