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至,万物苏。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天地间萌动的阳气如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惊醒了沉睡的泥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八字,道尽了这节气在中国农耕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古人以"咬春"仪式迎接阳气升发,箸尖咬住的不仅是时令鲜蔬,更是对天人合一的虔诚祈愿。俗语说:“立春尝3鲜,一年病不沾”。那么,立春“3鲜”指啥呢?



一、荠菜:春风化雪第一鲜

在江南冬末的田埂间,荠菜是最早感知地气的报春使者。这种贴着地皮生长的野菜,历经霜雪淬炼,叶片蜷曲处藏着浓缩的春味。北宋诗人陆游"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诗句,道出了荠菜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分量。现代营养学发现,每百克荠菜含维生素C高达55毫克,钙含量更是牛奶的3倍,堪称天然的维生素宝库。



荠菜猪肉馅饺子的制作,讲究"三分肥七分瘦"的黄金配比。取新鲜荠菜焯水后挤干切碎,与手工剁制的黑猪肉糜相遇,点缀葱姜末、虾皮,淋上现炸的葱油,加盐、生抽、香油调味。包饺子时,拇指轻推面皮形成的褶皱纹路,恰似早春耕犁翻起的泥土波浪。沸水中三沉三浮的饺子,咬开时溢出碧绿的汁水,带着泥土的芬芳与阳光的甜润。



二、头茬韭菜:割不断的春滋味

头茬韭菜在胶东半岛被称作"开春第一刀",经历整个冬季的养分积蓄,茎叶中流淌着浓郁的硫化物芳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道出了韭菜阴阳调和的特质。初春的韭菜纤维细嫩,特有的韭香素能激发食欲,所含的膳食纤维更是肠道健康的天然卫士。

制作韭菜盒子,需用八分烫面二分冷水的和面秘诀。将切碎的韭菜与炒香的鸡蛋碎、虾皮拌匀,少许香油锁住水分,加盐、生抽、食用油拌均匀。面皮擀成满月状,填入碧玉般的馅料,捏出细密的花边。平底锅烙制时,面皮渐渐透出焦糖色斑纹,热气顶起面皮又落下,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咬破酥脆的外壳,滚烫的汁水裹挟着春意直抵喉头。



三、青萝卜:咬得春声脆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民谚里,藏着先人对时令食材的深刻理解。立春时节的青萝卜,肉质致密如翠玉,咬下时"咔嚓"的脆响仿佛冰裂春溪。这种十字花科植物富含芥子油苷,遇水分解成抗癌物质,其维生素C含量可与柑橘比肩。在鲁菜发源地烟台,青萝卜常与海鲜同烹,演绎陆海相逢的至鲜。



青萝卜粉丝大虾汤的烹制,讲究"三白吊鲜":萝卜切细丝保留脆感,龙口粉丝冷水泡发保持弹性,渤海湾对虾取其本味。先将虾头煸出红油,注入山泉水熬煮成琥珀色汤底,萝卜丝与粉丝次第入锅,最后卧入整只大虾。汤沸时撒上白胡椒粉,青白相间的汤羹里,萝卜的清甜、粉丝的柔滑、虾肉的弹嫩次第绽放。



立春咬春,咬住的是时序更迭的密码,是祖先传承的生存智慧。当荠菜饺子的青翠、韭菜盒子的焦香、萝卜虾汤的鲜醇在舌尖流转,我们咀嚼的不仅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这个阳气初升的日子,且以三鲜作引,让身心与大地同频共振,咬出一整年的康宁福气。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