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农历大年初六恰逢立春,这两个节日的奇妙重合,让古老的节气与年俗在时光长河中撞了个满怀。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昭示着万物复苏的序幕拉开;而大年初六作为"马日",既是"送穷鬼"的传统吉日,也是商铺开市的黄道吉辰。当迎春纳福的期盼遇上开市大吉的愿景,"初六吃3样,不富也平安"的民谚便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一、咬春饼:一口咬住五谷丰登

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可追溯至唐朝,薄如蝉翼的面饼裹着时令菜蔬,恰似将整个春天包入囊中。相传唐太宗曾将春饼赐予群臣,饼中暗藏"春盘"九种食材,寓意"久久长春"。发展至今,春饼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承载农耕文明的活态符号——面饼象征大地,时蔬代表新生,卷起的不仅是一口鲜美,更是对风调雨顺的殷殷期盼。



家常春饼的奥秘在于"三烫":烫水和面让饼皮柔韧,烫锅快烙锁住麦香,烫菜入馅保留脆嫩。主妇们将面团揪成小剂子,每两个剂子间抹油叠压,擀成圆片后在铁锅上轻旋,待面皮鼓起云朵般的泡泡时迅速揭起,趁热撕开即成两张薄如宣纸的春饼。



二、食春菜:舌尖上的草木先知

立春三蔬中,荠菜最得古人青睐。苏东坡曾赞其"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陆游更留下"春来荠美忽忘归"的诗句。这藏在田间地头的报春使者,经冬雪浸润后格外清甜。韭菜则因"剪而复生"的特性,被视为生生不息的象征;豆芽挺拔向上的身姿,暗合着"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



荠菜炒鸡蛋堪称春日餐桌的绝配:取新摘的荠菜,焯水后挤干切碎,与金黄的土鸡蛋液温柔相拥。热油下锅的瞬间,蛋液裹着荠菜在锅中舒展,宛若绿玉缀金箔。这道菜讲究"三快"——快炒保其翠色,快翻锁住鲜香,快出锅留住镬气,方能成就春日限定的至鲜滋味。



三、品驴打滚:滚出一年好彩头

驴打滚的由来颇具市井智慧。传说有位小贩推车叫卖豆面糕时,车轮陷进雨后泥坑,沾满黄土的糕点反而激发食客好奇,成就了这道"因祸得福"的经典小吃。外层黄豆面喻意"金粉铺地",内里红豆沙象征"红红火火",糯米卷翻滚的姿态恰似财源滚滚而来。

制作驴打滚需掌握"三蒸"诀窍:糯米粉需经三次过筛蒸制,才能达到弹而不黏的质感;红豆沙要细火慢熬,直至泛起琥珀光泽;黄豆面必须现炒现磨,方能保留坚果焦香。将蒸好的糯米团擀成长方形,均匀抹上豆沙后卷成长龙,在黄豆面中翻滚数周,切段时可见断面如树木年轮般层叠分明。



在这个立春与初六相遇的特殊时刻,春饼的麦香、荠菜的清苦、驴打滚的甜糯,交织成独特的味觉记忆。这些穿越时空而来的食物密码,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儿女与自然对话的诗意表达。当我们用舌尖感受节气更迭,用味蕾丈量时光流转,或许就能读懂那句"不富也平安"背后,那份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平凡生活的珍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