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同年,军区改革,6个军区改为了12大军区。其中有三位开国中将担任大军区司令员。
他们分别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以及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
客观说,三位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有其背后的特殊性。张达志是陕西人,也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之一。他长期战斗在大西北,担任过红军时期的师政委。抗战期间,他也是留守大后方,负责守卫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彭老总麾下成为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参与了兰州战役等关键战役。
王恩茂是王震的老部下,参与了创建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抗战期间,他在王震麾下历任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期间,王恩茂在西野任2纵政治部主任、一野第1兵团第2军政委,并跟随王震入疆。王震调离新疆后,王恩茂接过重任。
张国华,他是一位老井冈,打仗还是非常猛的,可说是军政兼优的干才。在很长时间里面,他侧重点在于政治工作。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成为了军事主官,并担任18军军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尤其是此后他更是率部进藏,把红旗顺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上。
三位中将司令员在任时间都不短,那么他们之后的第二任司令员都是谁呢?
兰州军区
首任司令员张达志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14年,到了1969年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接到调令,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担任团长,率部在太行山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功勋卓著。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他所带的部队被称为“皮旅”,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此后,又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4军副军长、军长。
在1955年授衔之时,他被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晋中”,破格提升为中将。
在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几年后,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又回了福建,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可惜的是1976年7月7日,在福州军区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皮定均不幸遇难,享年62岁。
西藏军区
西藏军区最初是二级军区,隶属于西南军区。到了1955年,升格为大军区,1968年12月,西藏军区调整为正军级(军政主官均高配为副大军区级),划归成都军区。
而在1967年,张国华调四川出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接替他担任西藏军区司令员是开国少将曾雍雅。
相比张国华,他的名气并不大。曾雍雅13岁就参加了革命,此后历经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
在黄土岭战斗中,曾雍雅智诱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包围圈,最终全歼其部队,终结了日军这个不可战胜的神话,让阿部规秀这颗名将之花凋谢于太行山上。电影《诱狼》就是根据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到了解放战争,曾雍雅从冀东14分区被划入东北林总麾下,先后任东野9纵25师、四野46军136师的师长,参加了三大战役的两个和衡宝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46军和50军副军长。后来,他又担任过军长,并在沈阳军区任职参谋长。
1963年,他在西藏军区担任了副司令员,在张国华离任后,他成为了接替者。
新疆军区
1969年,在这个特殊时期,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被迫离开新疆,到北京一家工厂工作,两年后又被调到地方上担任地委副书记。而他的接替者是在解放战场上大放异彩的龙书金少将。
龙书金,他20岁加入红军,表现勇猛。尤其是在东征期间,任强渡黄河的突击组长,一马当先上岸,攻占敌堡。而西征期间,他所指挥的第四连以善于夜战近战闻名,被军团称之为“夜老虎英雄连”。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书金是八路军115师的一名连长,后随部去了山东,担任过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他随部去了东北,当时他是6纵17师师长,该部被誉为东野的“攻坚老虎”。从山海关到海南岛,可以说是屡建奇勋。在海南解放后,龙书金担任过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43军军长。他还先后担任过广东省军区司令员以及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到了1968年,他被调到新疆军区当司令员,这个时候的新疆军区还是大军区,龙书金能够升任大军区司令员,足以看出上级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