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战役纪念墙

1937年7月29日,日军攻陷北平后,立即将华北地区的部队整编成统一指挥的华北方面军,并兵分三路大举南下。其中,一路沿平汉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进犯山东;另一路则沿平绥路西犯晋、察、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在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中条山环绕下的山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华北锁钥"之称,是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若中国军队固守于此,则等于在平津地区日军的侧背扎下了一把尖刀。反之,则日军不仅可切断中国军队退往太行山区的通道,而且同样能够侧出河北平原,将国民党华北部队主力围歼在黄河以北。所以,山西是日军不遗余力,志在必得的重要战略地区。

山西最具战略地位的地方在哪里?在省会太原!太原地处正太路、同蒲路的十字交会点上,为控山带河之重镇。攻占了太原,就控制了山西。因此,太原成为进攻山西、绥远方向20多万敌军的重点进攻的战略目标。



本来,太原还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北部有忻口为其屏障,外有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长城隘口连接环卫。而且,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和129师陈锡联部的夜袭阳明堡机场,已经极大地打击了敌人进攻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军的进攻。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部队却总是给人以"惊喜"。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部突然撤退,让日本人占领了北平,这次,阎锡山再次让十余万晋绥军部队突然放弃了太原的天然屏障平型关、雁门关。日军在一头雾水中就占领了繁峙、代县一线,兵临忻口。不知板垣征四郎此时的心中是否冒出了一个几十年后才流行的网络语言"幸福来得太突然"。这样,忻口保卫战,或叫忻口战役,便不可避免了。

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也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实现夺取华北的战略企图,日军调集重兵五六万人,在坦克150辆、大炮25门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忻口扑来。而太原,于公,有上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于私,是第二战区司令官,"山西王"阎锡山的老巢。所以,对阎锡山来说,太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于是国民党第二战区,豁出血本,集中 6个集团军, 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准备在忻口一带展开会战,粉粹敌人占领忻口,夺取太原的阴谋。

在持续21天的忻口战役中,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共歼敌2万余人,创下了华北战场歼敌人数的最高纪录,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我军也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重大代价,不得不于11月初撤出了阵地。

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战场上第一位军长,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就牺牲在这场会战中。



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1898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郝梦龄,于1919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参加了"北伐"、军阀混战,以及"剿共"战争,自己也由东北军变成西北军,最后被中央军收编,其从戎生涯可谓坎坷。面对着"人民遭殃,流血千里"的现实,郝梦龄深为忏悔和痛恨。1935年,因为不愿参与围剿我江西根据地,郝梦龄被调到贵州山沟里修路。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经过再三申请,郝梦龄终于获准率部北上抗日。离家前,郝梦龄召开家庭会议对妻子儿女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然后,他交给大女儿惠英一个信封,开玩笑说内装"锦囊妙计",要三天后才能看。三天后,惠英拆开信一看,原来,这是郝梦龄留下的遗嘱。只见上面写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可见,郝梦龄对此次上前线,是早有赴死打算的。

1937年10月4日深夜12时,郝梦龄率第9军主力54师和独5旅共约2万人,经石家庄到达太原,来到了忻口前线,受任忻口前线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统领第9军、第19军、第35军和第61军。

10月11日,忻口战役正式展开。郝梦龄率部沿云中河布防,阻止敌人进攻。但是,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河南岸南怀化村12日晨就失守了。中午,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工事被轰毁,我守军虽然付出了重大伤亡,阵地仍被突破。南怀化村及其周边高地是重要的攻防要点,绝不能落在敌人手里。郝梦龄不顾敌人猛烈的炮火,亲自到前沿阵地组织、指挥发起反击。在紧急赶来增援的第21、第10,第72师等友军的协同下,第9军与敌人在南怀化东北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式争夺战。日军不停地以集团冲锋冲上来,我军不断地以强大反击把敌打退。日军冲上去又退下来,我军退下来又冲上去,弹如雨下,血肉横飞……如此反复,13次易手,国民党军六失七得,直到14日晚,高地仍然在我军手中。



忻口战役

连日来,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下,我军伤亡相当严重,日减员均在一千人以上,有时,一天伤亡数千人。第9军夺回南怀化东北高地后,有的团只能缩编为一个营,第322团更是只留下了一百多人。郝梦龄赶到阵地上鼓励大家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我们剩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此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

南怀化东北高地是第9军主阵地上的锁钥部,也是与友军的结合部,位置十分重要。 15日拂晓,敌人连续发起营级集团冲锋,在空军和大炮的掩护下、一股敌人终于突入了我322团守卫的南怀化东北高地。团长因伤退出了指挥,副团长立即代团长指挥,组织敢死队,在机炮火力的掩护下英勇反击,企图补上缺口。然而,毕竟322团减员过多,力量过于单薄,敢死队虽两次突入了阵地,但始终难以坚守。突入之敌站稳了脚跟后,立即分兵向两翼扩展缺口,至黄昏,已在我阵地上撕开了一道长约400米的缺口,并居高临下,对我两翼阵地造成很大威胁。为了夺回这个阵地,忻口正面战场总指挥卫立煌、副总指挥傅作义可谓是不遗余力,不仅亲到郝梦龄的前敌指挥所,对浴血奋战的官兵嘉勉备至,并增调7 个旅由郝梦龄统一指挥,要求郝梦龄务必夺回南怀化东北高地。当晚12时,郝梦龄指挥5个旅从3个不同方向向南怀化东北高地发起了反击。



平型关大捷

16日凌晨4时许,郝梦龄不愿待在指挥所里靠电话指挥,便留下参谋长在家按预定计划指挥战斗,自己和第54师师长刘家麒一起赶到地处前沿的322 团指挥所。

此时,战斗已经打响,却不见独立第5旅行动,郝梦龄心急如焚,便急欲前往督促。但是,从322团指挥所到独5旅,如果要走捷径的话,就必须经过一段约20来米长的小路。问题是,这不长的一段路,没有任何遮挡,完全处于敌人在路北小高地上设置的4挺轻机枪的火力覆盖下,常有我军的传令兵在经过这段路时被敌人射杀,被称为"死亡小道"。郝梦龄谢绝了绕道通过的建议,笑着说:"时间已经晚了,再要绕远路,到啥时候才能到达?"也不同意派人送信,坚持说:"还是我亲自去,效果大一些."他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于是,郝梦龄、刘家麒一前一后,拉开距离向独5旅阵地快速奔去。

此时,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郝梦龄一行三四十人刚一进入被敌人封锁路段,即被敌人发现。敌人一阵疯狂扫射,郝梦龄、刘家麒均当即身中数弹,倒卧在地,但郝梦龄仍强撑着身体,指挥其他人快速通过。我特务连士兵见状立即用火力压制住敌人,派人上去把郝梦龄、刘家麒救护了下来。刚到我军阵地洞口,郝梦龄便气绝身亡。刘家麒虽尚有微弱气息,但已不能言语,在送军部途中牺牲。

卫立煌闻此噩耗,大为震惊哀痛,速委任陈长捷继任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组织对日反击。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亲自手书"矢忠革命,夙著勋勤",对郝梦龄、刘家麒进行褒奖,并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下令将原武汉日租界之北小路改称为郝梦龄路。



共产党方面也对郝梦龄、刘家麒的牺牲表示了沉痛哀悼。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对郝梦龄给予了高度评价:"八个月来,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派的人。我们真诚地悼念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刘家麒、姜玉贞……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郝梦龄将军等的热血是不会白流的,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谁能说不是必然的?"

新中国成立后,郝梦龄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了烈士陵墓,并对其家属子女作了妥善安置。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英勇抗日的民族英雄。

号"纤笔如椽"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若得关注,定不相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