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在浙江湖州吴兴区开幕,共展出200余件年画精品。
1月23日,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朝阳里堂年画展现场,游客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观赏年画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月23日,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朝阳里堂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月23日,一名小朋友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西岸美术馆观赏年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月23日,游客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西岸美术馆观赏年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月23日,当地市民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朝阳里堂观赏年画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1月23日,在湖州吴兴的小西街朝阳里堂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地理人文科普延伸阅读
中国年画,地理视野下的传统文化瑰宝
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不仅是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视野下审视中国年画,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都与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历史传统紧密相连。
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年画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鬼神信仰。在汉代,门神信仰已经十分流行,但门神形象较为单调,仅有传说中的神荼、郁垒等神灵。随着社会的演进,民众信仰逐步由自然崇拜过渡到神灵崇拜,再到人格崇拜,年画的流变也充分折射了这个过程。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市镇的出现,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年画。元代虽然重武轻文的社会大环境对年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明清时期,随着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功利性及地域性特点更为突出,年画达到了鼎盛。
年画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特色
中国年画的产地众多,各地年画的艺术风格与制作工艺各不相同,作品千姿百态,辨识度极高。其中,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被誉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 苏州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 天津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 山东潍坊年画:以杨家埠年画为代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门神、财神、灶神、观音等各种神像以及吉祥图案等,体现了山东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审美趣味。
- 四川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线条流畅简练,构图对称丰满,富有装饰性。绵竹年画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为主要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年画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不仅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变化,还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年画中来自历史传说和儒释道等宗教中的神灵形象呈现出民众神灵崇拜的多元性及功利性;同时,年画也通过民族英雄、先贤故事等歌颂爱家与爱国、忠与孝、真善美,展现民众希冀家兴国强的美好愿景。
在现代社会,虽然年画鼎盛不再,但它依旧散发着浓郁而独特的艺术芬芳。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在制作手法上进一步吸收了国画、水彩画等创作技巧,并且引入了胶版印刷等新技术,推动了年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年画也加入了反映时事的新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中国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物态化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地理视野下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年画不仅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让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