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76字 | 阅读需6分钟
小年至,年味浓。
随着小年的到来,俗称“大年”的春节也进入倒计时,人们忙忙碌碌地置办年货,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大年。
在众多承载着年味的物件中,年画,作为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之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美好愿望和审美取向。
▲年画: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图片来源:人民网)
每逢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或墙上张贴漂亮的年画,驱邪纳祥、雅俗共赏。从庄正威严的门神到活泼灵动的胖娃娃,年画岁岁年年地守护着中国人的春节记忆。
▲年画:胖娃娃抱鲤鱼。(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在中国六大年画之一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一团和气》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中的喜神头梳银锭双髻,肩披桂花宝盖,颈戴元宝银锁,上穿八仙红袄,下着鹅黄裹裤,笑容满面,憨态可掬,其手持卷轴上书“一团和气”四字,寓意吉祥和美。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和合致祥·一团和气》。(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细究之,其人物蓝本则可追溯到明宪宗朱见深所绘制的传世名画——《一团和气图》,这幅曾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漫画”和“最奇怪的中国画”的故宫藏画,道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探幽“神秘笑容”的前世今生
相传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在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行慧远相送,不知不觉间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
这一笑,笑出了儒、释、道三家的豁达与包容,也成为后世传颂的美谈,后人在他们分别处修建了“三笑亭”,以示纪念。
清代唐英在《庐山虎溪三笑亭联》中写道:“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南宋·佚名绘制的《虎溪三笑图》。(图片来源:中国艺术品收藏)
一直以来,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撑,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明宪宗以“虎溪三笑”的典故为灵感绘制了《一团和气图》,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
▲《一团和气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儒士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二人团膝相接,侧脸相对,手各持经卷一端。正中僧人惠远法师则手持佛珠,手搭在两人肩上。三人五官互相借用,抱作一团,共论经书。乍一看似一团坐弥勒佛,细看为三人合一。
画面整体构思独特而巧妙,和睦而又喜气,线条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作者纯熟的绘画技艺。
▲点开视频,赏《一团和气图》。
图赞中写道:“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内外合流、和睦相处的治国之道。
明宪宗希望藉此图传达自己继位后锐意进取、统一三教、万众归心的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群臣一心、朝政安定团结以及江山永固的期望。
二、细赏“三人合一”的构图意蕴
在《一团和气图》中,代表儒、释、道三家的人物亲密无间地共处一画,生动地诠释了“三教合一”的深刻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头戴道冠的老者,无疑是道家的象征,道家追求顺应自然、逍遥自在,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文化注入了空灵与超脱的气质;
戴方巾的儒士则代表着儒家,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一套完备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积极入世的精神,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手捻佛珠的佛教中人,传递出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理念,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之道。
▲《一团和气图》。(局部)
这三人融为一体,寓意着三教虽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都致力于探寻人生真谛、促进社会和谐。三者相辅相成,如同稳固的三脚架,支撑起国家整体的安稳与繁荣。
从人物姿态来看,左首道冠老者与右首戴方巾儒士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中间佛教中人手搭两人肩上,一手轻捻佛珠。三人相拥而坐,一团和气,体现了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从构图来看,《一团和气图》采用了“圆”形构图,更加充分表达了“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这一“和合”思想。
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意味着圆融圆满、和谐完美、自足充盈、轮回往复。从远古时期开始,先民们通过对大自然中太阳、月亮、人的眼球、水的漩涡、果实和种子等圆形事物的观察与体味,逐渐形成了对圆形的崇拜和认可。太极图采用的也是圆形构图。
▲青岛崂山太清宫八卦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宪宗创作此图不仅是希望朝廷上下能如画作题名般“一团和气”,也希望如画中采用的圆形构图寓意一样,在其继位后一切从零开始,人们都能不计前嫌、包容彼此,真正做到“一团和气”。《一团和气图》蕴含了明宪宗希望人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创盛世的美好愿景。
▲明宪宗调禽图轴。(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奏响“一团和气”的时代华章
《一团和气图》彰显的不仅是明宪宗的高超绘画水平,更隐含了他的治国理念以及心中对江山社稷的宏图大愿。
它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蕴涵着古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其所传达的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核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以和为贵”是世人最易接受和认同的理念,并由此衍生出了“家和万事兴”“和善心宽”“和气生财”等处世之道。
当下,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和衷共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合共赢。
以“一团和气”为题材的创作,其构思和技法在不同时期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一团和气”青玉插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苏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国荣创作的“一团和气”剪纸作品。(图片来源:苏州档案信息网)
▲位于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团和气”馆,展示销售各色各样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一团和气图》宛如一把古老而神奇的钥匙,解锁了春节深层的文化密码,让我们在品味年俗、畅享欢乐之际,触摸到中华民族对和谐、团圆、美满亘古不变的追求。它穿越悠悠历史长河,从宫廷画案步入民间巷陌,又在当代焕发新生。
当我们再次置身于热闹欢腾的春节浪潮,不妨多驻足片刻,赏一赏年画里的和气神韵,品一品团聚中的温情厚意,让这份源自深厚历史岁月的精神滋养心田。祈愿世人珍惜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和气之道,岁岁年年,以和为笔、以爱为墨,绘就更和乐的春景,续写更动人的团圆佳话,让“一团和气”的喜乐华章,岁岁奏响于中华大地,代代传唱至久远未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