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特殊的年月,好多知青的命运都被时代的浪潮推着走,走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今天要讲的,就是王桂华和王桂娜姐妹俩在陕北插队的故事,这里面有苦有甜,有意外也有命运的大转变。
故事得从 1968 年 3 月说起,北京的这姐妹俩,听了知青办对陕北的美好描述,一冲动就决定一起去陕北甘泉县李家坡插队。她们爸妈都是纺织厂干活的,家里虽说不富裕,但也过得安稳。父亲一直想要个儿子,就把性格外向的女儿名字改成王桂华,从小就当男孩养。姐姐王桂娜呢,性格比较内向,爱自己琢磨事儿,还爱耍点小脾气。
知青故事:进窑洞避雨撞见她的身子,一年后她却嫁给他成就好姻缘
姐妹俩满心欢喜地到了陕北,结果却傻了眼。之前听说的“瓜果满地,牛羊满山”,根本就没影。这儿穷得叮当响,生产队就那么十几头牛,每家养的羊没几只,平常哪能吃到肉啊。吃水更是个大难题,李家坡在黄土高原上,风沙大,雨水少。村里唯一的井在村外低洼的地方,离村子可有四五里地远。队长每天收工后得赶着牛车去拉水,然后分给每家每户。水在这儿可金贵了,就跟油似的。村民们都养成了特别省水的习惯,一盆洗脸水一家人洗完了,还得拿去浇菜。洗澡对大家来说,那就是个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女人们一个月能洗上一次就不错了,男劳力们常常好几个月才洗一回,脖子上黑乎乎的“车圈印”到处都是。
和姐妹俩一起到李家坡的,还有六个女知青和八个男知青。队长把大家安排在两个大窑洞里。这插队的日子不光是缺吃少穿,更让人难受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的思念。男知青们闲了就下下棋、打打牌,女知青们可就没那么好过了,常常晚上偷偷哭。王桂华性格直,看到有女生哭出声来,就劝说道:“哭啥呀?这路是咱自己选的,再苦也得自己受着。”
在这个小村子里,有个小伙子叫李阳。他爹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厨,哪家有红白喜事都得请他爹去掌勺。李阳跟着他爹学,厨艺也很不错,在附近也有点小名气。李阳长得挺精神,之前也有不少人给他说亲,他也在找合适的姑娘。可自从知青们来了,他就看上了王桂娜。王桂娜身上那种城里姑娘的气质,让他稀罕得不行。但王桂娜对他的主动示好,根本就不怎么搭理,这让李阳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只能干等着机会。
知青下乡第二年的时候,一场特别大的暴雨就来了。那天下午,在地里干活的知青和老乡们都急着往家跑。雨越下越大,队长就招呼大家躲到路边的小窑洞里,这窑洞就是平时用来躲雨或者歇歇脚的。王桂娜跑进了一个小窑洞,雨水把她上衣都湿透了,贴在身上特别难受。周围没人,她就把上衣脱了拧拧水,顺便擦擦汗,想舒服点。这时候,刚在邻村帮厨喝完酒的李阳往家赶,被暴雨困住了,也冲进了这个窑洞。一下子,他就看到了王桂娜白白嫩嫩的皮肤,当时就愣住了。王桂娜又惊又怕,赶紧拿上衣遮住,大声喊:“流氓,出去!”李阳这才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跑出窑洞。他又跑到另一个窑洞,发现里面也全是人,没办法,只能冒着雨往家跑。
王桂娜心里气得要命,就告诉了妹妹王桂华,王桂华当时就说要找机会收拾李阳。可没想到,第三天收工后,姐妹俩在路上走着,李阳从路边小沟里冒了出来,手里还提着一只烧鸡和一包油炸花生米。王桂华警惕地问:“你小子占了我姐便宜,还敢来?”李阳笑着连忙道歉:“两位姐姐,那天真的是误会,我是来赔礼的。”王桂娜不要,可李阳放下东西转身就跑,王桂华一看,心想不要白不要,还能解解馋。
从那以后,李阳就好像认定了王桂娜。每次帮厨回来,有别人送的鸡、鱼、肉,他都会拿点给王桂娜。王桂娜每次都拒绝,他就每次都说是赔礼,放下东西就走。慢慢地,姐妹俩对他的态度也变了,不再把他拒之门外。
后来,村里闹疟疾,王桂娜也被传染了。高烧不退,躺在床上虚弱得很,吃不下喝不下。队长请了赤脚医生,挂了两瓶吊水后,王桂娜虽然退了烧,但还是很虚弱。李阳知道后,马上杀了自家老母鸡,炖了一大锅鸡汤送到知青点,还骗说是队长让送的。王桂娜喝了鸡汤,出了汗,感觉好多了,剩下的鸡汤其他姐妹也都喝了。就因为这事,王桂娜心里对李阳有了好感,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觉在心里慢慢生出来了。
时间长了,王桂娜对李阳的感情越来越深,一年后,她就想嫁给李阳。这可把王桂华气坏了,她生气地说:“咱们之前说好不在农村谈恋爱的,你要找也得找个知青啊,找个农民,以后肯定得后悔!”王桂华还写信告诉了父母,父母也特别反对这门亲事。但王桂娜铁了心,就认准了李阳。
1972 年 7 月,王桂娜和李阳结婚了。王桂华气得都不想参加婚礼,在王桂娜的苦苦哀求下,才勉强去了。婚后,王桂娜的日子慢慢有了转机。因为嫁给了农民,在当地还成了名人。1973 年 3 月,她被推荐到大队小学当代课老师,第二年又调到镇中学当英语老师。
到了 1978 年,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王桂华和其他知青一起回了北京,接了母亲的班进了纺织厂,后来和一个修理工结了婚。王桂娜因为已经成家,就留在了农村。
1992 年的时候,李阳靠着自己的好厨艺,在西安开了一家饭店。他在父亲教的基础上,还自己创了几个招牌菜,饭店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后来又开了五家分店。饭店大了,需要人管理,王桂娜就辞了公职,到饭店帮忙。两口子一起努力,在西安买了房、买了车,还有了不少存款,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王桂华夫妻就没那么好运了。随着企业改制,纺织厂效益越来越差,两口子都下岗了,只能自己想办法找活干。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小生意不想做,大生意又没本钱,在家闲了五年,日子越过越差,夫妻之间还常常因为点小事吵架,甚至都要离婚了。
母亲看到女儿这样,着急得不行,就打电话给王桂娜求助。王桂娜和李阳商量后,李阳很爽快地说:“都是一家人,好说。要是他们愿意来饭店帮忙,每人每月给一万块工资,干得好年底还有提成。要是想自己单干,我就教他们做菜的手艺。”王桂娜把这话告诉妹妹,王桂华感动得直哭,当天就决定和丈夫第二天去西安。
那天晚上,王桂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当年插队的事,想起自己以前那么反对姐姐嫁给李阳,可现在,自己看不上的李阳却在这个时候帮了大忙,她心里又羞愧又感慨。命运这东西可真怪,以前觉得不好的选择,现在看好像也不错;以前觉得好的路,现在却走得这么难。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知青们在艰苦环境里的挣扎和成长,看到爱情是怎么悄悄来的,更能看到命运的变化无常。王桂娜和李阳的爱情,一开始没人看好,后来却相互扶持,日子过得很好。而王桂华夫妻从反对的人,变成了被帮助的对象。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人生到处都是变数,每个选择都像一场冒险,结果谁也说不准。所以啊,我们可别轻易去评判别人的选择,因为在命运这条长河里,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