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京召开。全国医政系统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回顾2024年的收获、经验与启示,深度探讨新的一年如何更进一步向上发展、向下扎根。

2024年,全国医政系统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动脑子、想办法,拿出真招实招,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工作重点一项一项抓好。“抓落实是2025年工作的主旋律,用行动说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人说出了大家新一年的工作基调。


优质资源下沉提速

上述医政司负责人表示,以基层为重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过去的一年,医政系统努力疏通医疗资源下沉通道,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围绕“基本、基础、基层”,以“公平、可及、质效”为导向,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全国数据有变化。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达3656.7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20.6%。其中,上转达1511.1万人次,下降3.1%;下转为2145.6万人次,增长45.7%。会议发布的这组数据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后产生实效的例证。

地方数据在更新。“2024年,北京市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280个,双向转诊达345.4万人次。”会场门口5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2024年度“红白榜”,数据来源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榜单”。“2024年,浙江省累计完成120万余次转诊服务,96.93%的下转患者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患者中的77.63%转到县级医院。”大会经验交流环节,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分享了“浙江答卷”。

基层是分级诊疗体系的网底,始终是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重中之重。截至2024年底,全国1920家县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占比达93.3%;全国90%以上的县实现县级医院派驻人员至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在优质资源深度下沉中,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组织全部委属委管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派出61支国家巡回医疗队,定向输出优质医疗资源。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6万余人次,服务患者7万余人次。

坚持“中西医并重”,优质服务供给扩面。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介绍,该院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管理实践3个维度,高质量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依托各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成立涵盖肿瘤、呼吸等10个专业的医联体,纳入1200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2025年,我们将继续锚定薄弱环节,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沿着基层基础和短板专科这两个方向有力延伸。”上述医政司负责人说。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面对儿科资源短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旺盛、护理资源不足的现实,全国医政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找出问题解决办法。

“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开设儿科门诊,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占比达96%以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王宇介绍,该市2024年持续推进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

山东省滨州市副市长潘峰在大会发言中介绍,全市22家二级以上医院、102个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和9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心理服务,1538个村卫生室村医兼任心理辅导员,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江西省注册护士数达16.9万人,近3年年均增幅达10.3%,提前完成“十四五”江西省护理事业发展目标。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世鸣介绍,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意见》,从改善待遇、给予保障等方面制定15项具体措施。

全国层面,全方位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增至约595万人,年度增长率达到5.7%。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病区占比超过90%,全国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占比约82%,超过4000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同时,全国94.4%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全国康复医疗中心和护理院数量分别增至约400个和1330个,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17%和6.5%。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上述医政司负责人介绍,国家层面正在研究起草工作方案。在儿科方面,将进一步加固全国儿童服务网络,加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培训。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方面,要综合性开展工作,建立“防治结合,管服一体”的社会化工作模式。2025年,全国要举办超过5000场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每个地市至少有1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

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将集中全系统的力量,持续推进扩人员、提能力、上水平、优服务。

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2024年,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进一步明晰。这背后是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聚合发力。比如,着眼于全国临床专科均衡式发展,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5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为医疗服务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以质为先”理念深深扎根于医政系统的各个条线。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全国各省份互认项目均超过90项。各地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还有一些省份在积极探索区域内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缓解患者跨区域跨省份就医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介绍,截至2024年底,国家医学中心累计完成109项国际国内首创性的技术成果转化,向全国输出医疗技术3123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累计引入医疗新技术1万余项,其中2300余项填补了省域内的空白。项目医院外转患者的数量降幅超过1/3。

“外转患者逐步减少,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住院患者外转人数较上一年减少50%。”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文利介绍,该省加大对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支持力度,4个项目医院常驻专家达130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77项,填补省内空白;接纳依托医院300人次进修。

在市县层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走向深入。81个试点城市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建立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实现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协同下沉。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黎杰运介绍,深圳市网格化布局21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970家社康机构,实现每个区至少1家医疗集团,每个社区至少1家社康机构。

“以质为先”的理念也体现在各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上。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绪斌介绍,该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质量攻坚行动,重点开展18项核心制度落实查摆整改、管理制度查缺补漏、典型病例和手术复盘。2024年,全省三级医院复盘典型病例4.8万份,平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管理制度175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会议提出,要科学研判本地区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趋势,在资源布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略、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优化调整医疗资源总体布局时,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用好变量。比如,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数量、床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要有刚性约束,实施集约供给;针对部分地区城市二级公立医院床位资源闲置的情况,主动适应新增、新变需求,将其转型发展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探索将空闲床位指标在医联体内部合理调整配置;用好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等变量,作为公立医院的适宜补充,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2025年,有机遇也有挑战。上述医政司负责人表示,要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因地制宜的具体举措,把抓好“最后一公里”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和为民服务上;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的基础性作用,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件头等大事做好、做实。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2XZAI64】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