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组成的上海医疗队完成入藏驰援任务,抵达上海。
这是一支在上海紧急集结的医疗团队——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带队,上海六院和华山医院组成的12人医疗队于8日凌晨出发驰援日喀则,当日下午抵达日喀则后,医疗队立即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投入到灾后救治工作。
地震伤员中,骨盆骨折多发,然而骨盆手术也是难度极高的复杂手术。8日下午,六院团队在简单听取当地医护人员的情况介绍后,团队成员立刻下到病房,甄别出一批危重患者,连夜为他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创伤救治的专家,六院创伤骨科骨盆髋臼多发伤专业副主任医师芮碧宇表示,由于地震发生后,会在瞬时出现大量骨科伤员,因此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然而,救治工作的“黄金时间”,却恰恰也是初上高原的医疗团队成员高原反应最严重的时候。
面对亟待手术治疗的危重伤员,医生们来不及适应缺氧等高原反应,连续数日,在海拔3850米的日喀则,他们顶着高反,吸着氧气,完成了一台又一台复杂手术。资源紧张是医疗团队在此次驰援任务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其中,“资源”之一就是开展手术所需的大量备血,当地的缺血现状成为开展骨科手术的制约条件之一。谈及资源紧张,芮碧宇表示,更紧张的“资源”是时间,“病人集中,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短期内解除这些病人的痛苦”。
为此,六院医疗团队因地制宜,结合多年来骨盆骨折的救治经验,在高原创新开展了微创手术,完成日喀则的首例微创骨盆手术,让短时间内完成多台手术成为现实,手术治疗效果甚至优于传统切开手术,由此也为在高原开展高难度骨科手术积累经验,目前已作为此次抗震救治中应用新技术上报国家卫健委。据了解,在日喀则期间,芮碧宇进行了8台骨盆手术,其中有2台切开手术,其中1台手术最长耗时3个多小时。16日下午2点,他才完成了最后一台手术。
上海多年以来在日喀则持续开展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在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援建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配备有高水准的医疗硬件,在上海医疗援藏过程中,通过传帮带等培养模式,帮助当地逐渐培养起一支高水平的医护队伍。参与此次驰援任务的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先涛深有感触,与当地医生合作过程中,大家能想到一起,理念一致,行动统一——其间,两地医生联合制定方案、联合完成治疗操作,正因沪藏两地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此次的伤员救治工作得以迅速、有效地开展。
目前,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24名队员,依旧奋斗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参与救治工作。
栏目主编:陈抒怡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于量 任俊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