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北京已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全面覆盖,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健康信息管理服务。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精准监测与及时反馈,极大地提升医疗养老服务的效能与质量。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教授李静指出,当前北京市医疗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技术普及不均、信息化适老设施建设区域差异显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更好地服务老龄人口。
李静建议,首先要加强医疗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平台,开发集成各类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平台,统一管理医疗、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信息。通过平台,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查看、预约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医疗记录、护理计划等。针对城区与郊区的信息化差异,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为郊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提供技术援助和资源倾斜,如设立移动信息化服务车。同时更注重平台的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确保老年人能够便捷地使用。提供多种使用方式,如手机APP、网页端、电话服务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为老龄人提供专项通道。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具备稳定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建立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实现病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过敏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效率。同时推动远程医疗和在线咨询服务,方便患者与医生进行沟通,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强化基层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对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力,确保信息化系统的顺利运行。
此外还要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加强医疗养老服务信息化宣传和推广。在社区开展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老年人对信息化服务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提供友好型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界面设计,提高老年人操作便捷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