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皇帝注定是孤独的,他们随时都要防着五类人,可是防不胜防,这个防住了,那个又坐大了,令人头疼。
这五类人分别是:外戚、权臣、宗室、武将、老婆。
为什么这些人会成为重点防范对象呢?咱们一个一个说。
外戚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外戚专权的事情可不在少数。
所谓的外戚,就是皇后或者贵妃的娘家人,他们凭借自己的女儿或者妹妹受到皇帝的宠爱,进而得到重用,掌握权势。
万一皇帝死的太早,这些外戚有可能就直接掌管朝政,最终演变成尾大不掉的权臣。
作为外戚,他们和宫里的皇后或贵妃是利益共同体,外戚的壮大,她们其实也贡献不少力气。
就比如东汉,是一个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的权力交替格局。
由于皇帝英年早逝,只能让外戚辅佐小皇帝掌管天下,外戚由此坐大,最后成为权侵朝野的权臣,并且将皇帝架空,严重威胁皇权的地位。
于是,小皇帝长大后,就联合宦官,把掌权的外戚干掉,收回大权,但宦官作为皇帝的盟友,也因此受到宠信,进而掌握权力。
然后新的外戚崛起以后,又干掉宦官集团,之后,新一代的宦官集团又联合皇帝搞死外戚,就这么一个死循环。
还有西汉的篡位者王莽,他就是一个典型外戚出身,是太后王政君的娘家人,西汉末年的时候,王家的人轮流掌权,传到王莽这一代时,皇帝已经变成彻底的傀儡,所以他篡位了。
唐朝的长孙无忌也是一个典型的外戚,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但长孙无忌掌权后,掣肘了皇权,最后被李治和武则天整垮。
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个外戚,他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最后篡夺了北周江山。
因此,外戚是必须要防着的。
至于宦官,也得防着,毕竟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事情数不胜数。
东汉的宦官和外戚轮流坐庄不用说了,唐朝的宦官更严重,他们权倾天下,掌握兵权,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唐朝的宦官崛起,是因为皇帝为了防备武将,所以利用宦官掌握兵权,以消除武将谋反的祸事。
结果朝廷中央的武将是防住了,但宦官却因此坐大,反过来威胁皇权。
明朝的宦官虽然没有唐朝那么严重,但也是大名鼎鼎的,像什么王振、魏忠贤这种臭名昭著的宦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宦。
因此,宦官也是要防着的。
武将也得防着,权臣也得防着,这两种类型就不多说了吧,大家都懂的,历史上权臣篡位,武将谋反的事情还是有不少的。
为什么还要防着宗室呢?
这很简单,因为宗室夺权篡位比权臣更方便,更有合法性。
在家天下时代,就拿汉朝来说,天下姓刘,那些分封的诸侯王们也都是刘家人,就算哪个诸侯王干掉了皇帝,再自己称帝,那也是他们刘家人的天下,汉朝的江山并不会因此改姓。
李世民作为宗室亲王,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登上皇位,反正都是他们李家的江山,除了他们各自阵营的支持者外,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说,谁上去都一样,还不都是李家的人。
简单地说,宗室成员如果掌握了大权,他们也是有野心的,一样有篡位的风险。
所以,宗室必须防着。
最后,皇帝们为什么还要防着自己的老婆呢?
因为皇帝的老婆和外戚紧密联系,他们往往是外戚坐大的核心因素。
而且如果皇帝死在老婆前面,儿子又太小的情况下,皇后是可以合法地干政,并主导朝政的,甚至她们一样可以篡位,武则天就是很好的例子。
仅从后宫干政的角度来说,比如汉朝的吕后之乱就是很好的例子,吕后除了没亲自登上皇位以外,其他皇帝该干的事儿,该有的权力,她全都有。
因此,皇帝为了江山的稳定,连老婆一样都得防着。
既然皇帝有这么多人要防着,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是防不过来的。
所以,皇帝们喜欢在权力架构中搞平衡,比如汉朝的皇帝喜欢用宦官制衡外戚,唐朝的皇帝喜欢用宦官制衡武将。
宦官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永远不可能篡位的筹码,因为宦官无后,篡夺江山对宦官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要背上篡位谋反的罪名,收益几乎没有,但风险足以诛九族。
于是,皇帝天天防这个防那个,都防不过来,最后宦官就变成了香饽饽。
宦官上台掌权,是严重依附于皇权的,对于皇帝来说,即使宦官权势再大,也是可控的,而宦官掌权后,不仅可以制衡武将,还能制衡文臣、制衡外戚,是一把好用的刀。
但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宦官专权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轻则祸乱朝政,重则废立皇帝。
图片源于网络搜索,侵删
古代的王朝中,也就只有宋朝和清朝完全防住了这五类人。
宋朝是因为设计了一套十分复杂,而且处处充满制衡关系的权力架构,通过制度来防住了这些人。
清朝则是发展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权力架构极其完善,也是通过制度防住了这五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