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一中学组织多样化社团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学校供图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学生在酒厂研学。学校供图
课堂是学校育人最基本的途径,是课程教学改革最基本的支撑,承载着教育教学的全部理念与精神,更蕴含着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教育发展的困境中,也包含着课堂困境。可以说,没有课堂的改变,就不会有县中的真正振兴。
1
落实课改政策
确立课堂变革的方向
课堂教学变革不仅仅是县中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政策对县中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县中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要坚决克服“唯分数”的课堂导向。
首先,县中校长应通过对政策文件的系统学习与深入解读,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政策,明确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特性,明确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要确立课堂变革的价值、立场和方向,在课堂变革中体现出高度的政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其次,县中校长要带领全校教师明确课堂改革的正确方向,从思想上引领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坚决摒弃“唯分数”和“唯升学”的单一取向。例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会,帮助教师明确国家政策精神要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深刻认识“唯分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展开讨论,逐步达成课堂改革共识,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最后,县中校长要搭建全方位支持体系,确保教学理念落实到学校常规工作中。在县中学校克服“唯分数”的课堂导向,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如各部门根据自身功能具体策划安排,年级组主抓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更要通过常规工作落实课改理念。尤其在教师培养工作中,可为新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帮扶,要从深层观念上给青年教师以引导,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活力带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2
引领教师以学生为本
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
从县中尤其是中西部县中的课堂教学实际看,在一些县中教师的观念中,教学就是上课,上课就是讲课,他们相信满堂灌、反复讲对考试最有效。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主动探究能力。因此,校长引领教师以学生为本改进课堂教学便成为县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变革,需要发挥县中校长的领导力,通过制度建设与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在县中学校,由于资源相对有限、教师传统观念较为根深蒂固,推进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变革往往面临较大阻力。因此,校长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战略引领与政策制定上,更体现在具体行动的组织与支持上。
首先,建立课堂改进与变革的长效机制。课堂变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长通过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逐步推进改革的持续深化。县中校长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教师教学创新激励机制,明确课堂变革的目标与路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责任与创新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建立课堂观察与反馈制度,邀请教研员与优秀教师定期观摩课堂,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一线教师逐步改进课堂教学。
其次,以教研引领,打造以学生为本的教研共同体。课堂变革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而教研活动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校长需要积极推动教研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听评课转向问题导向型教研,即围绕课堂实际问题开展深度探讨与实践改进。例如濉溪中学组织语文、数学、科学三科教师共同设计了一个“城市垃圾分类”跨学科项目,学生在语文课上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在数学课上进行数据分析,在科学课上探讨垃圾处理的技术方法。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跨学科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创新。
最后,整合县域与社区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变革,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县中学校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时,面临着资源有限、外部支持不足等挑战,县域与社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县中的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县域内的山川、河流、农田和生态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可以成为生物、地理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教学的重要资源。学校可通过组织与协调,联合县内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户外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改革评价机制
赋能教师变革课堂的内在动力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支撑。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单纯依赖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激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动力。因此,县中在推动课堂变革时,必须重新审视并改革现有的评价机制,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校本评价体系,为课堂教学变革创造出一个有力的支持环境。
首先,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以教学创新促进课堂变革。校长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而非最终的考试成绩。例如安徽省芜湖市南陵中学采用了“反向课堂”模式,即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方式,交流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仅需要设计灵活的课堂活动,还需要通过评估机制来持续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创设多维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将课堂教学评价从重结果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课堂过程的反馈模式。
其次,创新活动评价机制,搭建多元化平台促进课堂变革。为了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创设第二课堂,即校外活动与课外社团来丰富评价内容,延伸课堂教学的评估。这些创新活动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每次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总结与评估,邀请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共享共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将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活动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激发课堂变革的活力。
最后,关注核心素养评价,以“五育”并举促进课堂变革。关注核心素养评价,推动“五育”并举,是促进县中课堂变革的关键。例如数学课堂通常注重公式的推导和问题的解决,“五育”并举的课堂变革要求数学课堂不仅关注智力的提升,还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纳入课堂评价标准。在教学“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收集校园内不同班级的图书借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概率预测。这一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也能从单纯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之,关注核心素养评价,通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方式能为县中学校课堂变革提供新的方向与动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李瑾瑜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晨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5日 第05版
作者:李瑾瑜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