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区遛娃,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
从前家长们聊天,三句不离考试、成绩、排名。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很少主动提及应试教育,聊得比较多的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
一个老阿姨前几年经常夸奖自己孙子、孙女学习好。
如今她也不提这茬了,反而经常给大家晒两个小朋友弹钢琴、参加绘画比赛的视频,开玩笑说准备把孩子往“艺术家“培养,即便没能有所建树也不会焦虑,就当是充实孩子的幼年生活,记录这些珍贵的回忆了。
这也让我重新审视大家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孩子的分数了,而是更想把孩子探索世界、欣赏美的过程都记录下来。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通过保留他们的作品和成长点滴,就能清楚地看到孩子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不让孩子长大了,发现自己曾经的创造力都丢掉了,而有遗憾。
当然不止是我们小区,热爱研究育儿之道的海淀家长群同样被这股美育风潮影响。
我发现,好几个清北的家长都在给孩子办线上画展。
他们把画展链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与亲朋好友们一起鉴赏孩子的奇思妙想。
「画作扫描」AI生成图片
看到清北家长走得如此前沿,其他家长们也想效法,纷纷在微信群里提问:
“这样的线上画展是怎么做的?”
过去,大家只知道百度网盘是办公软件、存储工具,完全没想到其中别有洞天,还有育儿的功能。
为什么大人们对“线上画展”如此感兴趣?
我想一大原因在于,整理孩子的画作确实是个费事的大工程。
父母们大多会为子女的图画作品感到骄傲,对它们充满分享欲;可一方面,纸质的东西收纳起来很麻烦。
就说我们家的情况吧:
我女儿小时候,喜欢信笔涂鸦。
我们给她买过好几本绘画本来收纳她的大作,奈何根本不够用。
后来为了节约居家空间,只能定期清理她的画作。
画得好的,贴在冰箱上。等她不爱那幅画作了,就拿下来扔了。
回头想想,那些被扔掉的画作挺可惜的。虽说笔触幼稚,但它们也是孩子成长记忆的一部分。
所以,为了将来不留遗憾,我准备向海淀家长看齐,用网盘管理女儿的画作,留住她点点滴滴的成长印迹。
实操了一下,我发现使用方法竟然这么简单:
打开网盘,点击小相机,再点击页面底部的画作扫描就可以高清扫描画作。
里面的“拍多张”模式,还可以一次性扫描并且高清保存多张画作。
这比一张张收纳纸质画,方便多了。
以前,我会把女儿的画拍照存在手机里,可时间一长,太耗费内存了。
现在用简单扫描就能解决这个bug。
点击“相册导入”,可以把那些照片统一收录进“我的画作”文件夹里。
再也不用担心画作占用手机内存,或者找不到某幅画作了。
曾几何时,女儿每次画完画,都会缠着我们帮她一起改画。
非美术专业出身的我们只能凭感觉改上几笔、帮她把颜色涂得均匀一些,其他就给不出太多建设性意见。
而在“画作扫描”里,只要点一下“创意涂鸦”,AI就可以把孩子的线条画变成富有高级感的作品。
这样的原图可以被AI改造成童趣绘本或者治愈动漫等风格。
向右滑动查看AI作图效果
当改过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孩子惊喜极了。
一边惊叹,一边还想在改图的基础上继续作画。
看到AI让她如此快乐,还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我也觉得挺满足的。
孩子的大作当然不能被雪藏在家里,“线上画展”功能就能把孩子的作品晒给亲朋好友。
还是在“画作扫描”里,打开“艺术家的空间”,选中想展示的图片后,AI可以帮我们生成画展封面、画展主题、画展简介,让孩子的画展变得更生动、专业。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编辑这些内容。
试用下来,我觉得AI总结的内容还挺切题的:
把画展链接转发到家族群去,没想到亲戚们纷纷点赞,都说这功能有意思,也想给自己的孩子办个线上画展。看到群里都说好,女儿非常开心,也更自信了。
脑洞大开的家人们还想把孩子的奖状、学习资料通通都扫描收录在网盘里。很有意思的是,家里爱好书法国画的老人们竟然也看上了这个高科技产品。
他们想用它扫描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办个线上书画展。
还想着,用这个工具把自己年轻时拍的黑白照,乃至老祖宗留下的民国老照片都扫描保存下来。
本以为家人们只会对画展进行“社交型点赞”,没想到大家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需求点。
还挺难得的。
除了帮孩子收拾画作等纸质资料,我觉得带娃还有一大痛点在于辅导功课。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吐槽:
“每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遇上娃娃们抱着一堆偏题难题怪题找你求解,比996还痛苦!”
其实,不用这么歇斯底里的,AI或许能帮我们减轻些许课外辅导的压力。
我所在那个海淀家长群,有一个经常激情分享带娃经验的北大妈妈。
她告诉我们,她会在假期带娃出行的时候,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孩子学习、玩耍两不误。
具体做法并不复杂,我觉得大家可以抄一波作业:
先把孩子的各科错题,外加需要背诵、默写的材料,都提前扫描存入网盘中。
遇上飞机晚点、汽车晚班,就可以让孩子对着手机学习一会儿。
扫描错题的时候,“去手写”功能可以把手写去掉,避免之前的笔迹干扰思路。
孩子在书本上的乱涂乱画
也能用“去手写”功能去除掉
除了“去手写”,网盘还有其他同样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轻松解决学习问题,比如同属“简单扫描”的“拍照翻译”。
旅途中,碰上孩子读不懂的外语素材或者外文报刊,用这个功能可以快速生成翻译,孩子阅读下去的动力大大提升。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要说了:“我们不可能像体制内高知家长那样,时时刻刻给孩子当陪读,但我们也想督促孩子适时学习,该怎么办呢?”
家长群里那个北大妈妈再一次拯救了我们,她让我们去试试同属百度系的文库。
当你没有太多功夫给孩子答疑解惑、检查作业时,文库里的“拍图解题”功能就能帮你生成一份标准答案,辅助你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学习:
基础的语文题,它会做——
数学题亦然——
碰上孩子想不明白的知识点,家长讲到三遍以上估计就得血压飙升……
AI却能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为孩子解析问题,直到他们理解为止。
有了这个神器,家长们再也不会劳心劳力地一顿讲,孩子们仍然满头问号,不知所云,堪比请了个知识丰富又有耐心的全科家教,相当省爸省妈。
这样的AI带娃,活脱脱的事半功倍啊。
上面讲的这些,只是网盘和文库助力教育的一些小侧面,也是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零星缩影。
如今,教育大环境真心挺卷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大家都在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施展浑身解数。
一点好消息是,技术的发展能为我们适时减轻养育负担。
这些新兴“育儿神器”也可以帮我们分担掉许多琐碎、重复的教养事务。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它们都能有所兼顾,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解决方案。
有了它们,至少育儿的劳累度会大大降低。长期来看,这既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能帮助家长更好地发现孩子们的更多可能性,让孩子的童年不留遗憾。
既然头顶着泼天的技术红利,我们家长也该学着接住它们好好利用育儿神器,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百度网盘这个一站式育娃的“解题答案”,我先向清北家长看齐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