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生人数一年更比一年多,找工作变得一年更比一年难。
前段时间,“清华硕士失业后自费6000元去蓝翔学厨”上了热搜。
“人生可以‘颠’一点,年轻人就是要快乐一点,手里的勺颠着颠着,世界就‘颠’成了我们想要的模样。”
现在的名校毕业生也确实不负众望,“颠”出了天际,开辟了一个又一个“下沉就业”战场!
比如:在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招聘老师名单中,清北等不少985高校生直接霸屏!
不仅如此,硕士和博士竟然成为了中小学体育老师的主力军!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米宅
这配置、这学历不免让大家感叹:最顶尖的学生,把学历卷到了国内教育的天花板,学历贬值成这样了?
同处于教师岗位竞争中的师范生该怎么办呢?
不仅师范生在担忧前途,很多行业都感受到了“震撼”。
近几年,物理女博士去街道城市执法岗,海归当城管,已是司空见惯。甚至有毕业于顶尖名校的金融高材生去做微商……
有人说,这些名校生真是“高开低走”,一手好牌,却打不出漂亮的成绩。
殊不知,有时候,年轻人的无奈多数是看不见的未来。这些同学虽然出身名校,却依然找不到“好工作”,更没有存款。
原来,名校毕业生都这么难了!普通院校毕业生可咋办?
以专业性著称的师范生,在遭遇就业竞争的同时,又该如何走下去?面对教师过剩、学生人数骤降的局面,学校和教师应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1
名校生在下沉就业中找到新的“舒适区”
近年来,不少名校生选择下沉就业,与其在高期望中“挣扎”,不如另辟蹊径,寻找更多可能性。
名校生下沉就业,最直接的原因是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飙升。汹涌的毕业生数量,让就业难上加难。
2024年的高校毕业人数是1179万人,2025年毕业人数将再创新高,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自从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后,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某外卖平台中外卖员的学历统计显示:本科学历占比达到了30%!
不仅是本科,博士的就业方向也在缩减。
在就业市场亚历山大的情况下,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宇宙的尽头:编制。
据统计,2024年就有20所高校开设了铁饭碗相关专业。
不过,在众多下沉就业选择中,中学老师的青睐值是最高的。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的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中,清华大学毕业生有6人,北大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13人中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
图片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当然,清一色名校的豪华阵容,并不是自然“卷”出来的,因为学校开出的条件高得惊人。
有些学校明确指出:
“招聘对象为2025年应届博士研究生”,而硕士也只有满足“本硕阶段获得至少3次国家奖学金”“本硕阶段均毕业于第一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才可以放宽。
其实,近几年我们被各种中学的招聘震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24年11月,陕西省神木市高薪招聘中学教师,该校公示的校招教师录取名单显示,获聘的47名教师,不乏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
山西一幼儿园教师岗招聘,学历直接要求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特别优秀可放宽到40岁。
当然,教师招聘条件拔高,相应的待遇是十分优渥的~
让我们来看看嵊州市普通高中学校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高层次优秀教师的待遇:
清华北大博士研究生:房票补贴105万,安家补贴10万,人才奖励25-30万/年。
清北的本科或者硕士,虽然没有博士多,但也是它的一半啊。
一个县城给出这么好的待遇,学历贬值在这一刻被打脸了。
万万没想到,上次扎堆的还是深圳,这次就变成县城了!
不过,嵊州市去年GDP达到750.4亿元,已经是中西部某县城280亿GDP的2倍多,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万元/人,经济实力好,人均收入高。
学校之所以砸重金邀请清北学子,其实也并非盲目追求title,在招聘过程中,仍有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考量。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名校生当中学老师是大材小用。
很多工作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也没有那么密集的知识含量。
对于中小学教育,无论如何,大家都很难想象这有多么尖端,需要发了核心期刊的博士去指导几百字的中学作文。
但名校生下沉就业并不是坏事,基础教育很重要,也需要顶尖人才去充实。
而且中学教师“名校化”的趋势背后,离不开这些名校生的主动选择。
很多名校生确实是怀揣着怀“改变一代人”的理想,走上在中小学讲台的。
西西是国内顶尖高校的文学硕士,毕业后她选择去小学教语文,她说:“在小学当老师也是传播能量,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比啥都有意义。我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教了我们好像就一年 ,但是那一年培养起我对文学的爱好,且一直到现在。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同样出身于名校的博宇称自己很喜欢中学科学课老师的工作,每一节课,他都努力带给学生多样化的课程体验。
博宇喜欢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和互联网视频的方式讲科普,这些教学方法的确造福了一些来自于乡镇的学生。
有好多学生上了博宇老师的课,都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立志长大后要从事科研工作。并且不少学生经过他的点拨,还在市区科学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目前,他正在积极建设中小学优质科学课程实验室,学校还为他开设了博士课堂,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来听。
对于中小学来说,引进名校生是好的开始,但是如何将提质改革持续下去,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
名校生进入中小学,固然可以为学校带来短期的声誉提升,但从长远看,如果没有合适的机制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基础教育的节奏,反而可能导致“水土不服”。
更重要的是,“学历至上”的招聘导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优质学校倾向于吸纳高学历人才,普通学校却难以竞争,最终导致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少数重点学校集中。
长此以往,可能会违背教育公平的初衷。
2
以专业性著称的师范生
越来越难拿到“铁饭碗”
随着越来越多名校生涌入中学,普通师范毕业生逐渐陷入岗位少、机会稀的境遇。
就算是找到了工作,初期的薪资待遇可能也会因为竞争激烈而被压低,职业发展的晋升通道也可能因为院校背景的差异而变得更加狭窄。
师范专业出身的姣姣,成绩优异,教学实操能力强。可她应聘一所重点中学历史教师岗位却遗憾落选,与之竞争的是一位来自 985 高校历史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对方虽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理论,但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元竞赛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
当然,这并不是说师范生从此就没有“市场”了,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首先,良好的教学实操能力是师范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其次,教育一直在倡导: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成长。在这方面,师范生可有着绝佳的优势。
因为,在校期间,他们接受过的无数次专业训练,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
晓彤所带的初三毕业班有几个学生成绩下滑严重,状态也十分不好,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师范院校出身的晓彤,曾经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她让学生在沙盘中自主布局场景,以此来洞察学生心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内心的压力释放出来。
经过几周深入性对话和介入性“情绪疗伤”,学生很快便在晓彤的鼓励下,找回了状态。
教师是一个有着相当专业性的工作,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性师范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前,新京报评论在《中学招13名教师10人清北,名校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一文中提到:“物理学博士”不代表“会教物理”。
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物理学专业的小雷,在初中教物理,在他看来,初中的知识简直太简单了。
但是工作头几年,他经常犯错误,比如,他认为学生初一学过的知识,到了初三可以直接用,但学生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或是他讲到一个概念,觉得超简单,就一带而过,可连班里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都没听懂。
同样是初中物理老师的石头,因为出身师范院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在挖掘教材、整合资源方面就很得心应手。
学生这样评价石头老师:他总能让旧的知识和尚未学的知识产生联系,同时也能将复杂的知识转述为清晰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见,基础教育需要的并不是“光环教师”,而是“接地气”的教育者。
老师这份职业,基础技能门槛不高,但爱心、责任心的天花板很高,在教学中积累教学技能的天花板也很高。
高学历、名校背景,固然可以提升教育的“量”;但真正决定教育成效的,始终是“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情感投入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为教育公平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及如何在“质”与“量”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要我们去探索。
无论是名校生还是师范生,关键不在于他们来自哪里,而在于他们能为学生带来什么。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3
当“教师过剩”遇上“学生荒”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与预测:到2035年,将有150万小学老师过剩,37万初中老师过剩。
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减少,教师瞬间“供大于求”,这一职业早已不再是父母口中的铁饭碗了,而且教育行业的变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为从源头上控制了师范专业人才的产出规模,避免过度供给,我国多个省份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把控师范专业的“入口关”。
2024年高考结束后,部分高校公布的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呈现出招生规模缩小,其中有的缩减比例甚至高达50%。
河南省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为4081人,较2023年的5000人减少了91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从3572人降低到2843人,减少了729人,且多个科目招生名额均有下降;湖南省的缩减幅度更大,从5950人减少到2922人,减少了3028人。四川省明确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山东省也对教育类专业的新增布点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教育部在高职教育领域,规定原则上暂不新增小学教育类专业点。
缩减相关专业是个办法,但考虑到“教师过剩”是基于当下生师比配备标准而言的,所以如果提高生师比配备标准,实施“小班化”教学,也可以缓解“教师过剩”与“学生荒”的矛盾。
被誉为“美国最好高中”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有着一项闻名世界的“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这一方法值得借鉴。
“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最初就是:12名学生和1名老师围着圆桌,以提问、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在“圆桌”教学中,所有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大家互相交流想法,互相批评指正,用合作取代了竞争和单独学习的方式。
在这项教学法的实践中,孩子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独立思考、质疑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很多学生都取得了更高的学业成就。
当然,教育的关键不在于老师的学历是否是名校、专业是否是师范、数量是否能满足小班精细化教学,这些都是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真正重要的是,是否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在成年后回望,觉得受基础教育的这段时光,成为日后塑造自己不可或缺的人生底色。
参考资料:
[1]上海师范大学:《首份<全球教师报告中文版在上海师大发布:全球需新增4400万名中小学教师》
[2]红辣椒评论:《教师招聘“师范生”缺席:“名校热”是进步还是错位?》
[3]橡树实验室:《清北毕业生“降维打击”师范生》
[4]王晓燕:《博士为何进中学--基于扎根理论的博士中学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