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会和领悟出来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感觉到我的父辈们留给我的家风就是勤劳善良,勤俭持家,无私奉献,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等。
我是在良好的家风家教中长大成人的。从我记事起,对爷爷的形象就是模糊的,后来长大了,从父辈们的口中才得知,爷爷在爸爸妈妈结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英年早逝了。20世纪70年代末,爷爷当时是村里一个生产队的干部,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解决队里牲口的粮草问题,他外出时不幸患上了重感冒,因家庭困难,他选择了硬扛,不幸拖成了大叶性肺炎,在那个医疗技术比较落后的年代,连续几天的高烧不退,病魔夺走了爷爷的生命。留下了当时才47岁又体弱多病的奶奶和他的6个孩子,从此相依为命,过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爸爸是6个孩子当中最大的,因为家庭贫寒,他被派往当时村里的保健站当学徒,一个偶然的机会,最关键的还是党的政策好,他被举荐到了当时的山西运城师范学院(永济虞乡)去上学。从此以后,爸爸白天在校刻苦读书,礼拜天、节假日就去附近的山上干活挣点零花钱,用来维持上学费用。外出的学习,也让爸爸开阔了眼界,他协助二叔在家里盖起了豆腐作坊,搭建了猪圈,用干苦力活挣来的钱买了两头猪,交给妈妈和其他的弟弟妹妹们一起饲养。紧接着,又在村里率先栽植了梧桐树和苹果园。就这样,在爸爸的带领下,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日子才一天天地好起来,后来的十多年,父母也陆陆续续帮三个叔叔娶了媳妇、分了院子、盖了新房,为叔父的第一个孩子过满月。父母总是想着先把亲人的光景过好,而却把早已破烂不堪的旧院子留给了自己作为家,“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从我有印象开始,爸爸妈妈就是我们村十里八乡人人知晓、人人赞不绝口的好兄长、好嫂子。
现在,叔父们年龄大了,爸爸也已退休多年,本该到了享福的年龄,为了解决弟弟妹妹们的后顾之忧,为了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小家庭日子过得更好,爸爸妈妈又带头承担起了赡养常年体弱多病奶奶的义务。分家30多年以来,奶奶一直住在我们家,由爸爸妈妈照顾着。奶奶现年已经94周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身边有人全天候的陪伴。奶奶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 我快不行了,已经离不开人了,赶快叫你的弟弟妹妹们回来……”面对着奶奶每日重复的要求,已经70多岁的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安慰着奶奶:“妈,你放心,有我在,你会没事的……”平时,三叔、四叔、大姑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二叔、二姑离家近,还能帮爸爸分担点照顾奶奶的义务,最近,二叔脑梗了,二姑腰椎间盘发作了,照顾奶奶的重任又全压在了爸爸的肩上……
长大成人后的我,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又幸运地遇到了勤劳、善良的公公婆婆一家人,婆家的爷爷奶奶也是在公公婆婆的悉心照料下,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不幸因病离世的……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就是这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的家风,伴随着我成长,养成我了正直善良淳朴,有耐心有爱心有毅力,不骄不躁的工作生活作风。
良好的家风家教伴我成长,激励我干事创业;良好的家风家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家庭的前行之路,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正能量。愿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心用情去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周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