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实在在的力道为每个家庭提供托举。
▲2025年1月14日,北京会议中心,代表们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文| 江城
据新京报报道,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谈到今年具体要做好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养老助餐点布局,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引导各行业完善适老化服务。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实现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这一番关注“老老人”和“小小孩”的表述,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在特定政策或社会服务的语境中,“老老人”通常指的是80岁以上或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这类老年人对护理和医疗有较高的需求。与此同时,“小小孩”则主要是年龄较小、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
而对不少家庭来说,“老老人”和“小小孩”恰恰是生活中的痛点所在。尤其是职工家庭,照护“老老人”和“小小孩”常会陷入两难:全职照护,家庭收入会大幅下跌;日常工作,又实在无法匀出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金钱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份,北京共有“老老人”69.8万人,其中,高龄失能老年人16.36万人,占比23.44%;关于“小小孩”的数量,可以参考的一个数据是:截至2022年,北京幼儿园入园幼儿17.9万人,在园幼儿57.4万人。以这个数据推论更小年龄段的孩子,也不是个小数目。这一部分的照护需求同样十分庞大。
对于照顾“老老人”和“小小孩”,尤其需要公共政策发力,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接过部分照护职责,以实实在在的力道为每个家庭提供托举。
这也是北京相关工作目标引发关注的原因所在。从表述看,这些目标非常具体,也精准关照了相关群体的需求。养老中心、助餐点、加装电梯、托育服务等,都是照护中的急需。北京的目标精确到具体数字,无疑也给了人们信心:政府的目标有清晰的规划和方向。
所以,北京在如何关照“老老人”和“小小孩”方面更会被各界瞩目。客观上北京面临着更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同时作为首善之区,在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北京又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担当。北京如何破解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当然也有样本意义。
从北京近些年的政策也能看出,北京一直在这些方面发力。比如,北京首次提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这一概念,统筹调动辖区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目前,全市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共设置普惠床位五千余张。
而在婴幼儿方面,去年秋季学期,全市七百余所普惠幼儿园开办了近千个托班,可提供近两万个普惠托位。
可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要求,也是这些长期工作的自然延伸,体现了北京在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养老和育儿也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养老服务中心有了,但居住条件如何?托育中心建起来了,但能不能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这些进一步的需求也会涌现出来。
因此,关照老人、孩子是一个长期工程,永远会有新课题。这还需要相关部门长期跟踪调研,与社会期待保持同步,不断丰富工作细节,真正做到让“老老人”无忧、“小小孩”有托。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