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前期,有一支不为人知的部队,人称太平军童子营。这些童子军都是太平军抓来的——太平军每攻陷一城,所到之处不论富有贫贱,只要家里有孩子的,孩子均被抓走。孩子们刚被掳进军营时大都惊魂未定,号哭着请求放他们回家。太平军就抽打他们,性情稍稍倔强的,会被打得遍体鳞伤。此外,太平军还用华美的服装、好吃的食物来安慰他们,依从的就给衣食,不从的就杀掉。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孩子都会俯首乞怜。长相娟秀的孩子还会被有童子癖的将士看中,受他们狎玩。假如不从,不是被折磨死,就是被托故杀死。小孩子没有善恶观念,在太平军将士的威逼利诱之下,逐渐开始效仿他们杀人放火。


太平天国后期的将领中大都有童子军的经历。比如,英王陈玉成15岁时便参加了金田起义,编入童子军,表现出色,不久便成为童子军的首领;慕王谭绍光16岁参加起义,后编入陈玉成的童子军,历经数百次战斗,最终成长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坚份子。与之类似的,还有首王范汝增、护王陈坤书、偕王谭体元等人,童子军几乎成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重要起点。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斗异常惨烈,而且时常转战四方,为何会出现童子军呢?其实,原因不难理解。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发展迅速,很多群众趁势来投,“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固宜侍奉父母,携带妻子”(《天情道理书》)。可见,太平军在吸纳群众时,接纳的是一个家庭,家庭中有男有女,当然也有年幼的孩子。为了便于管理,太平军将一家大小分别编入太平军的各种组织,如男人编入“男营”,女人列入“女营”,十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则被编制为童子军。


这些不幸的孩子,平常为太平军将士做杂役,在战场上,又作为前锋冲在前面。在攻城作战时,太平军习惯用童子军——童子军手脚灵便,登高陟险如履平地,使敌人猝不及防;撤退时,他们转瞬即去,将敌人远远甩在身后。

太平军每夺一城,掳一庄,童子军们常自愿为前驱。进入民宅搜刮金银时,童子军攀高处、人暗室,往往滿载而归。童子军最喜欢烧杀抢掠,敌人在火光血泊中哀号惨叫时,他们的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凶狠的性情,比成年人还厉害。


被太平军处死的人假如尚存一丝气息,童子军见了,定会持刀猛砍他们的要害。有的童子军还会剖开死者的肚子,边骂边踩。当追击身材魁梧的清朝兵勇时,童子军们自知力不能敌,就骗对方说:“放下刀,跪地屈服,我绝不杀你。”等对方掷刀长跪时,他们就马上举刀砍下,毫不手软。

这些孩子长大后,由于能战嗜杀,被授以官职的人极多。他们受太平军的养育之恩,全神贯注地跟从太平军,虽死不悔,临阵一往无前,无不以一当十。

随着战事的推进,太平军军事处境不断恶化,不得不将童子军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征召幼童之风愈演愈烈,加之时有伤风化之事传出,严重地影响了军民关系,成为后期太平军失去对广大城乡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