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爆火!一天卖出两万个,青岛老板每天忙到晚上10点,依旧供不应求!)

春节就要到了,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过年做花饽饽、吃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的民俗,进入腊月以来,在即墨、莱西等地,传统花饽饽制作开启了热闹非凡的“忙年”模式。

当地的花饽饽工坊内,师傅们手法娴熟,面团在他们手中如施魔法般实现“七十二变”。只见他们揉、搓、捏、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饽饽便诞生了。

爆火!一天卖出两万个,青岛老板每天忙到晚上10点,依旧供不应求!

即墨区龙泉街道汪河水北村村民将做好的花馍装箱销售。

在即墨区龙泉街道汪河水北村薛增玉的花馍加工点和“巧姑娘”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周淑英的花饽饽店,每天制作的花饽饽供不应求,其中“萌蛇”花饽饽及春节礼盒最抢手。

青报君刚踏入薛增玉的花馍加工点,香气便扑面而来,刚出笼的五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花馍令人目不暇接。“今天一上午,我就接到周边村庄顾客打来的10多个电话,既有预订孩子百岁花样馒头的,也有马上要来店里买‘鱼花’馒头的。进了腊月门,每天都忙到晚上10点,依旧供不应求。”薛增玉笑容满面地说。

薛增玉与丈夫徐丰玉及几位村民正忙碌地整理、包装花馍,供应春节市场。在薛增玉的巧手下,普通面团摇身变成一件件独特的“艺术品”,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

爆火!一天卖出两万个,青岛老板每天忙到晚上10点,依旧供不应求!

莱西“巧姑娘”花饽饽。

在即墨区,蒸年馍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习俗。

每逢春节前夕,当地居民通过蒸制花馍,为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以此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寓意生活甜蜜、蒸蒸日上。

花馍制作工序看似简单,实则从发酵、揉面、捏花到蒸制,每一步都需精益求精。醒馍时,要精准把控时间与温度,保证花馍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蒸制时,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唯有如此,花馍才能熟透且保持形状、不起泡。而装饰作为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花馍最具观赏性之处。这门传统手艺并无教材图样,全靠代代口传心授。一把小剪刀、一根筷子,加上一双双巧手,

普通面团幻化成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艺术品”。

徐丰玉介绍,“花馍制作从和面软硬度、面碱配比,到面塑蒸制的火候与时间,都有严格讲究,要做好需费心思量。咱农村过年蒸花馍,除食用外,还蕴含祈福、求平安等吉祥寓意。”

徐丰玉店内桌上摆满制作好的花馍,虎形、花卷、“蒸蒸日上”等花色绚丽,造型充满乡土气息。

专程驱车20多公里前来购买花馍的即墨市民王守福感慨道,“有了花馍就有了年味。蒸花馍,蒸出的是儿时回忆,是祥和、团圆,是对‘家’味道的深深眷恋,这已成为家家户户春节必不可少的独特‘年味’。”

“萌蛇”花饽饽最抢手,一进腊月门,莱西的“巧姑娘”们将做花饽饽提上了日程。在莱西,花饽饽不仅是非遗传承的延续,还做出了许多蛇年的新元素、新花样,

醒狮帽、福袋、元宝等元素的点缀让“萌蛇”造型的花饽饽栩栩如生、十分可爱,深受市场欢迎。日前,莱西非遗项目“莱西花饽饽”亮相央视节目,“巧姑娘”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周淑英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胶东花饽饽的独特魅力。

爆火!一天卖出两万个,青岛老板每天忙到晚上10点,依旧供不应求!

“萌蛇”花饽饽供不应求。

连日来,“巧姑娘”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周淑英每天一大早便忙碌起来。

只见她把面团搓圆搓长后,用果蔬汁调制颜色,用3D打印的模具在面团上刻出“萌蛇”的五官,再给它披上“醒狮帽”,周围点缀上“福袋”“元宝”等喜庆元素,一个可爱的“萌蛇”花饽饽就做好了。

莱西的“巧姑娘”们不仅将胶东花饽饽传承延续,还把自己所学的建模和设计等专业与传统花饽饽制作结合到了一起,通过特制的模具和面塑手艺,将花饽饽做成可爱的卡通形象,一经推出销售爆火。“目前,不仅线下门店供不应求,我们还利用电商平台为莱西花饽饽拓宽了销路。现在,我们每天的订单量在两万个左右。”“巧姑娘”花饽饽线上运营总监李娜说,“我们也希望借助莱西区域特色产品多的资源优势,把店埠胡萝卜、姜山南瓜、院上板栗等土特产继续与传统面食结合,不断开发粗粮、杂粮等面食系列产品,致力打造‘莱西有礼·有面’区域特色品牌,让莱西花饽饽继续走向全国。”

青岛的年味传统又时尚,花饽饽里蕴含的是浓浓的乡情,今年你买花饽饽了吗?最喜欢哪款?来聊聊吧~

记者 | 康晓欢 袁超 编辑 | 桃子

来源 | 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早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