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王皓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三星堆与良渚主题国风市集、良渚文化四川大学专题展、学术沙龙……这个五月,四川大学校园里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陌上花开”国学月系列活动。来自浙江的良渚文化和来自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在此次活动中“牵手”,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沉浸式体验长江流域文明的交流、交融。
四川大学联合良渚遗址、三星堆遗址两个文化机构在江安校区打造了“金鸣琮琤 和合共生”国风市集。师生们通过文物复刻、手作互动、成品展示等形式,感受长江上游三星堆文明与下游良渚文明的对话交融。
学生在现场体验各类文化活动。四川大学供图
本次国风市集包括文物展览、互动体验等环节,师生们可近距离观察三星堆青铜面具与良渚玉琮等文物仿制品,并体验拓印、铜器模拟铸造、竹筅击拂茶汤等,感受两地文明的共性与特性。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的良渚形玉琮表面刻有古蜀神树纹样,实证了长江上下游文明在千年前的互动。”三星堆博物馆社教研学主管邹鹏表示,“此次国风市集也是古老文明交流的当代延续。”
学生在活动现场参与互动集章打卡。四川大学供图
其间,四川大学和良渚遗址管委会还启动了“文明之光 圣地回响”良渚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图片展览、学术沙龙、集章打卡等形式,带领师生跨越时空,探寻中华文化的源头密码。
为期一个月的良渚文化专题展展示了良渚先民生活环境、水利系统、玉器礼制、城市规划等,全方位解码良渚遗址这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的世界价值。
四川大学“文明之光 圣地回响”良渚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四川大学供图
主办方在校园中设置了多个特色体验项目展位,供师生参与互动打卡。以良渚文化代表性玉器“玉鸟”为原型设计的巨型气模装置,成为川大校园内一道亮眼的文化地标。
活动还开设了学术沙龙,邀请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罗雁冰、考古文博学院助理研究员马永超,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良渚古城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科长高海彦,围绕良渚文明对中华礼制起源、早期国家形态及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贡献展开对话。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