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鼓楼坍塌,又想甩锅“天灾”?
文|清哲木
5月19日,安徽凤阳鼓楼突发屋顶瓦面大面积脱落坍塌,持续数分钟。
据央视网消息,从文物部门获悉,安徽凤阳鼓楼的楼宇部分并不是文物,而是1995年未经批复,就违规复建的“假古董”,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但是,在楼宇下面砖石结构的城台部分,则是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城台上面进行施工的楼宇复建项目至少需要通过省级文物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的双重批复,但实际情况是,1995年相关报批手续在安徽省文物局就未获得批准,属于违规建筑。
目前,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安徽省文物局已组成专班,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
而据央视网报道,央视网就大家关心的鼓楼屋顶瓦面大面积脱落坍塌事故原因,独家采访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卢德永,卢德永局长一番话说得确实有水平,简直是“滴水不漏”,甚至把这个事故欲甩锅给“天灾”,又是一起天气惹的祸。
看看卢德永局长怎么说的;“据气象部门监测,昨天一天的气温差高达20度(最低17度,最高37度)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当然,不知道是否和这个因素有关,我们把这一信息也反映给专家组”。别说,凤阳县此次欲“甩锅”可谓是用心良苦,天气因素有没有影响,难道卢局长脑子不清楚?如果就这个水平还怎么做领导?就这个逻辑思维难道不让人贻笑大方?气温即使反差太大也不至于就是把凤阳鼓楼给祸害了,昨天凤阳县有多少房顶瓦片脱落呢?卢德永局长说这种话就不怕网友质疑你的智商吗?
在各类公共事件中,有意无意的引导舆论,归咎于“天灾”的搞法,有时候虽然有用,但用多了特别让人反感,特别是明显“豆腐渣工程”引起的问题,还在如此想方设法的颠倒黑白,那就有点侮辱大众的智商了。甩锅“天灾”已成为某些责任主体推卸责任的惯用手段。这种甩锅行为不仅混淆了真相,更削弱了社会对问题根源的反思与改进,最终损害的是公共利益与安全责任。将责任推给“天气”。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乌纱帽”重于社会责任的扭曲价值观。
某些主体欲利用“天灾”掩盖人为失职。这种“天灾叙事”的说法,实质是惰政思维的外化,从而逃避问责。凤阳鼓楼去年刚修完、通过验收,为何不到一年就出问题?气温反差的说辞,确实让人惊掉下巴,天气有没有关系,哲木观察相信卢德永局长心里门清,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欲用“天灾”粉饰人祸,不知道这次卢局长的如意算盘能不能如愿以偿。但愿“天随人愿”凤阳鼓楼坍塌都是天气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