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543
大家都在准备过520嘛,而我跑去了临平。
哈,当然不是过节,而是为了看一看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
5月18日正式开馆,没约上,我是第二天去的。
到了之后,第一印象,好美。
凭借“以玉为媒,间架为山”的设计理念,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从外面看就很气派。
通体的米白色天然石材,尊贵,纯净,就像是几个天地间存在的巨大玉琮,随便拍都能出片。
在博物馆的身后,就是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
环壕的布局被还原,清澈的水渠将其分割,各个功能区也被标记。据说,六个环壕就代表着六个部落文明。
看完真实的遗址,就可以直接转身进博物馆看挖掘的展品,这点很方便,也给我很强的身临其境感。
而进到馆里,好几处的设计也很有特点。
借助天花板上打下来的阳光与阴影,白色的瓷砖仿佛化身白玉石,配合着凉飕飕的空调风,瞬间变得通透。
还有这个通往二楼展厅的楼梯,纵深的设计,只有光影点缀,说简单,却大气,总想让人按下快门,记录下来。
最醒目的,是一楼大厅里的“时间之桨”。
巨大的船桨缓缓垂下,就像是时钟的钟摆。我观察了一会儿,它真的会根据时间的不同摆出不同的角度。
在博物馆的二楼,还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遗址公园。
好了,基本情况介绍完,接下来让我说说,从10:00进门到12:30,两个半小时,我都看到了什么。
在逛这个博物馆之前,得先搞清楚啥叫考古博物馆?
从2019年中国考古博物馆开馆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冠名“考古”的专题类历史博物馆。
比如杭州的德寿宫,建在考古遗址之上,就属于考古类型的博物馆,只不过没有冠以“考古”之名。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顾名思义,就坐落在玉架山遗址保护范围内。
玉架山遗址和目前发现的瑶山、反山、福泉山等遗址有着共同的良渚文化特征。
但玉架山遗址又有唯一性,因为它是“唯一贯穿了一千年良渚文明兴衰的遗址”。
馆内分上下两层,一共有五个展厅: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无障碍展厅和临展厅。共展出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1800多件。
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玉架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刻符玉璧。
这件文物是首次考古挖掘出土的有刻划符号的良渚文化玉璧。据专家说,这上面的每一处划痕都可能是当时的一处文明。
长江下游万年以来就有“以玉石为美”的传统。
从玉架山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类别丰富,有头饰、颈饰、腕饰等。
在临平遗址群厅,衡山墓地M2作为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大墓,相当于“王”级首领墓
葬。
墓内出土175件随葬品,包括了42件精美玉器和132件石钺(yuè)。
还有横山的双联玉琮、柱形器,也都是难得一见的孤品。
那些微小的玉石器啊,放在展柜里,背后是用3D打印放大数十倍的模型,能让观众更加清楚看到内部的结构。
在茅山遗址展厅的入口,有出土千年碳化稻米组成的“茅山”字样打卡墙。
往里走,还能看到展示良渚中期和晚期的稻作文化。
那千年前稻田的出现与覆灭,被裸眼3D技术搬到眼前。
农耕工具的组装与应用,也通过交互与动画的形式变得更加清晰。
还有,茅山人因地开凿半地穴式住所时,也采用了数字虚拟影像技术。
与静态文物进行叠加,呈现出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
值得一说的是,一楼的最里处设置了无障碍展厅听障、视障人士也能够走进展览。
这是国内的博物馆首次设置无障碍展厅。
虽然里面的展品都是复制品,但每一个展品下都有盲文,能够让特殊人士通过触摸感受到穿越千年的文化。
在临展厅里,“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也同步开展。
集结213件珍贵文物,分为陶器、玉器、青铜器三个单元,展览一直持续到8月15日。
在这里,可以看到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五鱼纹彩陶盆。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内彩旋纹双耳彩陶盆。
还有三星堆文化的青铜人面具、青铜人头像等。
剩下的时间,我就挥霍在了逛遗址公园上。
大太阳,逛公园,听着荒谬?
但公园中央的六个环壕,必须要亲眼看一看。
有点小遗憾的是,周围的植被还没大盛,一些设施还在建设当中。
怎么看,玉架山考古博物馆,都是需要再来的。
哦对了,因为我去的时候是开馆第二天,正常来说,平时周一是闭馆的,别跑空。
问了工作人员,刷身份证就可以进,不用预约。实在不行到现场预约也可以。
趁天气还没太热,值得跑去看一看。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