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气预报说北方多地要遭倒春寒,眼下正是玉米、大豆播种出苗的节骨眼。不少老把式早早就盯着天,都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今年气候有点反常。



东北的李大叔家刚播完大豆,夜里就担心嫩芽扛不住低温,整夜睡不着。

其实倒春寒对刚出土的庄稼最伤,轻则苗黄苗弱,重则直接冻坏幼苗。

南方种水稻的农户也没闲着,虽说倒春寒主要影响北方,可早稻育秧也怕突然降温。

村里的农技员这两天挨家挨户跑,提醒大家赶紧给大棚加固,晚上加盖草帘子。有些农户习惯用土办法,比如在田里熏烟增温,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确实有点用。但农技员也说,土办法得结合科学,比如熏烟要注意风向,别把苗给呛着了。



更关键的是,播种时就得看好天气预报,错开频繁降温的时段,可很多人图省事没留意。现在北方不少地方已经启动防冻预警,农业部门给了具体法子: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这东西能增强苗的抗寒力,可有些农户嫌麻烦,觉得往年没喷也挺过来了。

其实今年不一样,气象专家说今年冷空气活动频繁,持续时间还比往年长。东北平原这几天地里全是忙活的人,有的在给地膜加盖第二层,有的在准备防冻剂。

南方的稻田里,农户们忙着给秧田灌水,水的比热容大,能帮着保持地温。要说争议,有人觉得年年防倒春寒,花这么多精力值不值,万一没冻着不白忙活?可去年隔壁村就有户人家没在意,结果大豆苗冻死一半,减产了两成多,损失不小。

数据显示,提前做好防护的地块,受灾率能降低40%以上,这账算起来挺划算。我个人认为,种地就得跟着天气走,老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半点不假。



现在最要紧的是,不管北方南方,都得赶紧检查田里的防护措施做到位没。东北的农户重点看地膜有没有破损,大棚支架是否牢固,该补的赶紧补。南方育秧的要准备好防寒物资,比如塑料膜、秸秆,一旦降温马上覆盖。

还有,村里的合作社可以统一采购防冻剂,既省钱又方便,别等冻来了才着急。可能有人会问,万一真遭了冻害,后续怎么补救?

这里先留个心眼,下回细说。但眼下最关键的是抓紧这两天,把能做的防护都做到位,抢在冷空气前打有准备的仗。

农业靠天吃饭,但不是干等老天爷,提前琢磨天气,跟着农时走,才能少受灾。记住了,种地没有捷径,啥时候都得把天气的变化当回事,别掉以轻心。

最后再提醒一句,各地农业站都有免费的技术指导,有不懂的赶紧去问,别自己瞎琢磨。现在就行动起来,检查地块、准备物资、问问农技员,耽误一天可能就误了一季。总之,天气多变不可怕,只要咱按农时做好应对,丰收的底子就能打牢,大家说是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