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天气预报就敲响了警钟。北方多地明后天要遭倒春寒,嫩芽最怕这股冷劲儿。东北的玉米苗刚破土,遇上霜冻可就毁一半。
南方早稻正拔节,低温阴雨最容易烂秧。“清明要明,谷雨要淋”,可今年天公有点拧。
老把式们都知道,草木灰撒苗根能抗寒。
但单靠土办法还不够,得跟上新法子。
大棚户赶紧检查薄膜,破洞漏风要连夜补。露地作物可以盖地膜,既能保温又能保墒。农技站这几天电话都被打爆了,都在问咋应对。
有的村子组织集中调运防寒物资,效率真高。
可也有个别老乡犯嘀咕,觉得老经验足够应付。
我个人认为,传统智慧得尊重,科学方法更要学。
就像河南老李,去年单用秸秆覆盖,结果冻坏了三成苗。今年他早早就联系了农技员,双层防护没出问题。
南方茶农更得小心,新芽遇寒会影响品质。可以提前喷施防冻剂,关键时候能救急。
气象局每天都发预警,手机短信别当垃圾删。
村里的大喇叭也在喊,多听多记没坏处。不同地块情况不一样,得因地制宜搞防护。山坡地挡风差,得多加一层覆盖物。
低洼地容易积水,排水渠要提前挖通。种子公司这时候也忙,备足抗寒品种很重要。有些老乡图便宜买老品种,结果吃了大亏。
农业保险也得跟上,提前参保心里不慌。去年安徽那场倒春寒,参保户损失少了一半。
现在时间紧迫,别等灾害来了再后悔。赶紧看看自家田里的苗情,别耽误了农时。拿不准的地方,赶紧打电话问技术员。
村里要是有种植大户,跟着他们学准没错。
这场倒春寒是场考验,应对好了能减灾。粮食安全靠的是每一步精心,容不得马虎。记住,种地既要靠老天,更要靠自己。
把土办法和新科技结合好,丰收才有保障。
现在就行动起来,检查物资、加固防护、联系农技。别让倒春寒毁了一季的希望,咱种地人得争这口气。
关注网易号,后续还有更多天气应对妙招。粮食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护好苗就是护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