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方雨帘密,正是早稻插秧关键期。田里积水漫过泥脚面,新插的秧苗歪歪扭扭漂在水上。
老张蹲在田埂上抽烟,眉头拧成旱田裂沟:“往年这时节,秧苗早该扎根返青了。”村头大喇叭响起来:“连续三天暴雨预警,低洼田块赶紧清沟排水!
”想起去年涝灾减产,老李头直拍大腿:“要是早把田边排水沟挖深两指,哪会泡坏半亩秧?”农谚说“稻田水多是砒霜”,可年轻人总嫌传统排水费时费力。
镇农技员小王踩着胶靴下田,手里攥着手机查实时雨情:“老把式得配上新法子,排水沟要连通抽水机,半小时内排干积水最关键。
”东北平原这头也不消停,夜间气温跌破5℃,刚出苗的玉米苗顶着寒霜打蔫。赵大姐家大棚里点起了炭火盆,塑料布外又加盖了草帘子:“老一辈看云识天气,现在手机能查逐小时预报,该信哪个?
”其实啊,土办法里藏着大智慧,科学预警能补短板。南方稻田排水要趁天晴间隙,先人工疏通主沟渠,再用机械抽排低洼处积水。
秧苗泡过水易缺肥,每亩追施5公斤尿素,叶片喷点磷酸二氢钾,缓苗更快。
东北防霜冻,白天掀帘透光升温,傍晚提前盖膜,老棉絮旧衣物裹住棚架缝隙最挡风。
有人犯难:“小户人家哪有抽水机?
合作社能不能统一调度?”这正是该琢磨的事,村里该建应急物资库,抽水机、防寒布按户登记备用。我个人觉得,种地就像跟天气打配合,摸准它的脾气,提前备好应对招,比事后干着急强百倍。
去年湖北有户人家,暴雨前给稻田搭了临时排水渠,涝灾后抢时补苗,亩产反比往年高两成。数据不会说谎,及时排水的地块,秧苗成活率能提升30%,这就是早行动的好处。眼下最紧要的,南方稻农赶紧清沟排水,联系农机队准备抽水设备;东北农户检查大棚密封性,备好增温燃料。
拿不准的技术问题,镇上农技站电话24小时在线,别不好意思问,多问一句就少点损失。
天气无常,但人能抢先机,把农时握在手里,比啥都强。记住喽,种地没有回头路,该出手时别拖延,现在动起来,秋后粮仓才饱满。关注网易号“三农气象站”,每天更新各地天气农事指南,让你种地心里有数。
最后送大家句实在话:跟天气较劲别怕麻烦,提前备招的人,田里收成全是稳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