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部分场景进行了文学化演绎 ,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帝喾画像
大家好,我是那些年。
今天咱来说一位老祖宗。
他不是开天辟地那种神仙,也不是刀光剑影里的猛将,但他干的事儿,后人看了都忍不住点头说一句:这才像个当天子的样子。
他叫帝喾,姓姬,号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排在五帝里头第三位。
生在乱世,活得清明,活了个明白。
先说他出身。
黄帝的大儿子玄嚣,是嫘祖所生,玄嚣的儿子,名叫蟜极,这人不太出名,但他的儿子:帝喾,一出生就不一样。
轩辕黄帝
古人写他“生而神灵,一落地就自称其名”,什么意思?就是娃一出生,开口说:“我叫喾。”,这不是吹牛,是神迹。
当然,这种说法咱就当传说听听,你非得当真,那就有点玄乎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人从小就机灵懂事,有德有才。
十五岁那年,帝颛顼一眼看上这孩子,把他叫到身边当助手。
辅佐的是谁?是帝颛顼。
那可是号称天上地下人神分职第一人,把巫术踢出正道的狠角色。
帝喾在这人手底下干活儿,能不得锻炼?
颛顼死后,帝喾继位,上任那年他三十岁。
都说创业难,守成更难。
帝喾不急不躁,选了个好地儿:亳(今河南偃师)做都城。
他上位以后干了几件大事。
定五正。
啥是五正?按五行设五官。
重为木正,黎为火正,该为金正,修和熙为水正,句龙为土正。
五行齐备,政事分明。
说白了,帝喾把国家当成农田来治理,五正就是水、火、风、土、金,每一样都有专人负责。
你说这是不是“现代分工制”的雏形?
处理了大麻烦:共工
共工是谁?不是一般人。
他是当时部落联盟里最不服管的一位,妥妥的“钉子户”,脾气比谁都犟。
传说他怒撞不周山,把天柱撞断了,大地往东南歪,虽说听着像神话,但从中能看出:这人不安分。
他对帝喾登基非常不满,干脆起兵造反。
帝喾也不含糊,立刻让火正黎带兵镇压。
结果黎打不过,被拉下马,帝喾当即斩了他,换上黎的弟弟吴回。
吴回一上阵,雷厉风行,终于平定共工,诛杀之。
这一仗,干净利落,立威成功。
他不迷信。
帝喾这人讲求实干,不信神神叨叨那一套。
他说:“最好的德行,是广爱人;最好的政治,是广利人。”
讲白了,政要有仁,行要讲信。
他生活也简朴,穿的是素衣,住的是木屋泥墙,不讲排场。
祭天他不马虎,毕恭毕敬,祈求神明保佑百姓,但该他担的责任,一点不推。
你说他像不像现代那种“实干型”的清流官员?
他爱民如子。
百姓有病,官府上门看。
缺农具,邻里互借。
饿肚子,谁家有吃的就拿出来分。
老人安度晚年,小孩有教养,男人有农事,女人有织布。
人不求人,事不脱节。
这才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天子。
商人也得实惠。
有货能卖出去,没货能运进来。
物价公道,供需平衡,没人哄抬物价,也没人囤积牟利。
你说这像不像“市通人和”的理想社会?
这种安居乐业的盛世,被后人称作“最早的太平盛世”。
他懂得用人。
天下第一箭神羿,他看出来是块好料,立马任命他为射官,赐彤弓蒿矢。
羿也不负所托,白难一反叛,他提弓上马,一箭定江山。
咸黑、柞卜两个擅长音乐的,也被他请来负责乐政,最后创作出《九招》之乐,做出鼓、管、埙、篪等一堆乐器,以乐教化,以乐润政。
说白了,这人会选人,也会用人。
再说他的家事。
帝喾有四个老婆。
正妃是有邰氏的姜嫄,生了弃,就是后来的“后稷”,也是周朝祖先。
次妃有娀氏简狄,生了契,是商朝始祖。
再一个是陈丰氏的庆都,生了放勋,也就是后来的帝尧。
最后一个是娵訾氏的常仪,生了挚。
你看这阵容,一个人能生出仨祖宗,这基因库,真不是一般人。
他活了一百零五岁,也有说九十三的。
死后葬在濮阳顿丘城南,陵墓至今还有传说流传。
有人说他是儒家仁政的榜样,也有人说他被后人神化了。
但不管真真假假,有一件事没人否认:他让乱世归于平静,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制度有章可循。
黄帝打天下,颛顼整天地,帝喾理人心。
他是那个不靠神迹、只靠人心的帝王。
他不在乎人们记不记得他姓甚名谁,只要老百姓活得安稳。
这就是帝喾。
你认为上古治世传说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留言区聊聊
参考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