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姓氏更是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关键特征。

生活中常见的姓氏有很多,但是不常见的姓氏也有不少。

在仅存的数千个姓氏之中,难免会出现几个比较奇葩的姓氏,一说出来就让人忍不住想吐槽一句:“这也是个姓?”



德行与“操”守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国粹”,“操”这个字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而这个含义对于姓“操”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面影响。

姓“操”的人不管起什么名字,都有一种在骂人的感觉,关键是自己的名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自己说出来的。



姓“操”的人每次被叫到名字的时候,都像是被骂了,也许都姓“操”的人这辈子会对这句“国粹”免疫。

虽然“操”这个姓氏看起来比较有现代感,但其实这个姓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超越了大多数的姓氏。



根据专家的调查,“操”姓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

商王盘庚给手下的大臣封官职时,官职的名字有一个“操”字,于是这个官员便以官职为姓氏,将“操”姓传了下来。

古人以官职为姓氏的情况还挺常见的,最出名的就是“司马”。



在上古时期,“司马”是一个管马的官,这个官职非常重要,于是第一个担任司马的人,就将这个官职当作姓氏传承了下来。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李”姓,也是一个以官职为姓的典型例子。因为“李”姓其实应该是“理”姓,李姓的先祖就是负责讲道理的官。



说回正题,“操”姓第二种起源,是周武王的后代,这一次就不是根据官职来的了,而是根据职业来的。

“操”姓的始祖可能是负责给天子干活的,每天都需要操纵某种器械,因此便以“操”为姓氏,将这门手艺连同这个姓氏传了下来。



“操”姓的第三个起源,与东汉末年的曹操有关。

有人说,曹操的后人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放弃了以“曹”为姓,但是他们又不想埋没了“祖宗”,于是便以“操”为姓了。

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但是没有权威的史书记载作为证据,因此不能作数。



现如今能找到的第一个“操”姓之人,是隋朝的操师乞,而操师乞的祖上,也有一段传奇故事。

操师乞来自鄱阳操氏,这一支操氏的祖先其实不姓操,也不姓曹,而是姓萧的。

他们其实是梁武帝萧衍的亲戚,只是后来改了姓。



由于侯景之乱的爆发,梁武帝被饿死在皇宫里,虽然侯景之乱被平定,但是南朝梁也已经四分五裂,萧衍的儿子为了夺取皇位,居然去拉拢外人。

萧衍的亲戚中也有不喜欢争斗的,他们选择改名换姓,逃到别处去避难。



南北朝时期的人,其实都比较尊敬曹操,毕竟司马家的江山也是从曹氏手里偷来的。

这些逃难的萧氏后人,谎称自己是曹操的后人,并且说自己为了避难,不姓曹而姓操。

估计当时姓操的人也不多,大家也就没有去查证,现如今这一支“操”姓,被视为操氏正统。



生存与“死”亡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取名都喜欢取个吉利,但是有的时候,姓氏就已经决定一切,再怎么想名字,也没法改变。

姓“死”的人你见过吗?这个姓氏一拿出来,就已经透露着一股不祥的气息了。

就算是上古时期,也没有人愿意用“死”字做姓氏,至少汉人是绝对不会的。



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第一个以“死”为姓的人,并不是汉人。还是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大举南下,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

但是鲜卑族并没有对汉人赶尽杀绝,鲜卑族皇帝非常喜欢和尊敬中原的汉人文化,因此他们大力支持鲜卑族人“汉化”。



鲜卑族“汉化”的第一步,就是得有一个正经的汉人名字。鲜卑人之前都不用汉字的,因此他们必须得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汉族姓氏。

大部分鲜卑姓氏的汉化都很成功,就比如慕容、尉迟、独孤等,这些复姓其实都是鲜卑汉化的姓氏。



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姓氏,听起来都比较文雅,但是也有那种“学习不好”的鲜卑人,他们不明白汉字的意思,只能分辨读音。

而与他们的鲜卑族姓氏中,又存在一个与“死”同音的字,于是这部分鲜卑人就将“死”定为了姓氏。



最早的那一批姓“死”的人没文化,不代表他们的后人没文化。

有些姓“死”的人也察觉出了一些不对的地方,于是就把自己的姓氏给改了,还有些姓“肆”“亖”“四”的人,其实他们的祖上都是姓“死”的。

他们也觉得不吉利,于是就把姓给改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祖上留下的姓氏不能改,于是“死”这个姓氏便流传了下来。

现如今姓“死”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只有两千多人还在姓“死”。这两千多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在宁夏也有一些。

从总体趋势来看,“死”姓可能会消失。



一丝不“苟”

由于“苟”姓与某种动物的名字读音相同,因此这个姓氏也成了一个比较奇葩的姓氏。

虽然看起来不像是很厉害的姓,但其实这个姓氏非常厉害,有许多传承,也有很长的历史。关于“苟”姓的起源,大部分人都认为,苟姓起源于黄帝的儿子。



相传上古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四人有功绩,黄帝就专门为这十四个人赐了姓,其中之一便是“苟”,这便是苟姓最早的流传。

再后来,舜的儿子中也有姓“苟”的人,但是他为什么会姓“苟”,我们还不得而知。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官员被封在了“苟”地,于是他的后人便以“苟”为姓了。

除了这种“正规”的得姓方式,还有一些“不正规”的方式。

就比如说,后晋的皇帝石敬瑭,是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坏人,人们羞于与他为伍。



由于石敬瑭的名字里有个敬字,所以那些姓“敬”的人便主动将自己的姓氏给拆了,一部分人改姓了“苟”,另一部分的人改姓了“文”。

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鲜卑族人汉化时的改姓,也有一些鲜卑人改姓“苟”了。还有姓“荀”的人,为了躲避仇家追杀,也改姓了“苟”。



在南宋时期,宋高宗名为赵构,他不允许世上有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有些姓“苟”的人改姓“句”了。

赵构死了之后,这些人又把自己的姓改了回来,但是只改了读音,没有改字形,因此“句”在作为姓氏的时候,也会念“苟”。



虽然这三个姓氏都很奇葩,但是也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都是祖先的传承,没有好坏之分。

不能根据姓氏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姓氏也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就算是姓“死”的人,也可以取出“死不了”这样顶级的好名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