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自称。这个词起源于炎帝和黄帝两位华夏先祖。
不过如果你是以下这四个姓氏之一,那你可能就不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而是来自他们的敌对部落——九黎族。
炎黄二帝和九黎族首领蚩尤的纠纷由来已久。
在远古的涿鹿之战中,蚩尤曾经率领九黎部落与黄帝一决高下,虽然最终蚩尤战败,但他的血脉并未断绝。
千百年来,这四个姓氏悄悄传承着这段隐秘的历史。它们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炎黄子孙的来源
其实在远古时期,各部公认的强者是炎帝。
他是黄帝之前,华夏大地上重要的领导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炎帝的部落就是最强大的部落。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继承人的变化,炎帝部落也慢慢走向了衰亡。
此时,一位叫做黄帝的人,正带着他的部落在悄悄崛起。
其他各部落见到炎帝这个老大哥都不具备绝对的统治力了,便趁机相互攻伐。
奈何这一代的炎帝却能力平平,面对各部落混战情况根本无力回天,天下因此变得更加不安宁。
眼看着纷乱四起,正在崛起的黄帝决定整军出征,彻底推翻炎帝无能的统治。
于是,炎黄二帝在阪泉之野交战。
这场大战持续了三年,双方经历了三次惊天动地的交战,在此过程中都派出了自己能动用的所有力量。
最终,这场旷世大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
黄帝取胜后,并没有苛待战败的炎帝及他的族人,而是选择宽厚相待。
黄帝此举,不仅得到了炎帝的尊重,更得到了四海的彻底臣服。
此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世代交好,世代通婚,也从此有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而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也是华夏民族的雏形。
虽说炎黄子孙的来源是阪泉之战。
但比起战争胜利来说,更重要的是炎黄两大部落结盟后,华夏大地不仅获得了和平安宁,炎黄二帝也在部落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两大部落结盟后,炎帝充分发挥他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作用,为华夏大地做出了更多贡献。
早在炎黄两大部落融合前,炎帝就已经发明了早期的农具——耒耜,并且他推广五谷的种植,在当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百姓的农耕问题和吃饭问题。
而在炎黄两个部落融合后,炎帝将这些农业技术进行了进一步传播,使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更加成熟。
除此之外,在部落融合后,炎帝的医药知识也被纳入黄帝部落的体系中,与黄帝的医学理论——《黄帝内经》等进行了相互补充,为早期中医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炎黄两个部落融合后的安宁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下一个对手很快就出现了。
这个来自东面的部落首领,又会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怎样的故事呢?
蚩尤部落的陨落
据载,蚩尤是来自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部落首领。
他所在的东夷集团,是一个善于发现和创造的族群。
当其他的部落还停留在打磨石质武器的时候,东夷人已经从大自然中发现了铜这种元素,并敏锐地捕捉到了铜的价值。
在远古时期,铜是一种珍贵而神秘的金属。
它不仅具有可以和石头媲美的高硬度,还拥有石头所没有的弹性和可塑性。
而东夷人正是发现了这一特性,才开始尝试用铜制造铜制工具,并打造铜制盔甲。
正是因为东夷集团有了这种特殊性和优越感,所以本就彪悍强硬的蚩尤更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他开始凭借自身优势和武力向外扩张。
善战的蚩尤很快就带领部落对周边的部落进行了扫荡,一时之间,各部落叫苦连连。
那些被蚩尤欺压的部落没有办法,只好向黄帝求援。
黄帝见状,决定联合炎帝,向蚩尤进行反击,这便是华夏史上赫赫有名的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中黄帝面对有铜兵器、铜盔甲的蚩尤经历了九战九败。
面对这样的困境,黄帝则急中生智,创造出了行兵布阵的方法,想要以此牵制蚩尤。
这场大战,是关乎两大部落的生死对决,也几乎变成了一场天神之间的对决。
在传说中,作战的双方不仅有数不清的军队,还有各路神仙相助。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阵,这两位大罗神仙一阵呼风唤雨,使战场云雾弥漫、风雨四起。
而黄帝则得到了北斗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这才得以冲出蚩尤的迷雾阵。
不过在涿鹿之战中,黄帝经历了九战九败,可以说几乎全程都处于下风。
可为什么是“九”这个数字呢?这段神话的创作者,又想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
其实在古代,中国人把奇数称为阳数,把偶数称为阴数,“九”正好是阳数中最大的。
而黄帝作为五帝之首,遇“九”之后,便是《周易》中说的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当时的人们相信,在经历过最惨烈的失败后,迎来的一定是涅槃重生。
果然,在冀州之野的决战中,黄帝大获全胜。
此战过后,黄帝、炎帝以及蚩尤的部落渐渐进行了融合,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华夏民族。
不过依然有一部分蚩尤的部落不愿意归顺,选择了南迁,据说现在云贵川等地的苗族人就是蚩尤的后代。
不过除了地域,我们还可以通过这四个姓氏区分自己是否属于蚩尤的后代。
蚩尤后代的区分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蚩”姓。
和其他三个姓氏相比,蚩姓是最直接能体现蚩尤血脉的姓氏。
虽然蚩姓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常见,但这个姓氏能从远古时期流传至今,正说明了蚩尤在蚩姓人心中的分量。
其次就是以蚩尤所在的部落——九黎族为姓的“黎”姓。
蚩尤作为九黎族的部落首领,他战败后,一部分他的忠实信众为了纪念他,就取了“黎”字为姓。
到了现在,“黎”字不仅成为对蚩尤的一种纪念,更是有着黎明破晓、万物充满生机之意。
接着便是最能体现蚩尤精神的“屠”字。
想到“屠”字和蚩尤的关系,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蚩尤能征善战的英勇形象?
逐鹿之战中,蚩尤九败黄帝,让部落的百姓都把他奉为了战神。
而后蚩尤虽然战败,但其战神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各部落百姓心中,所以部分蚩尤部落的百姓选择用“屠”作为自己的姓氏,以铭记英勇无畏、奋战到底的蚩尤。
最后就是“邹”姓。
传说中在蚩尤战败后,他的一些分支部落被黄帝安排到了邹屠,并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起初,他们在山东一带繁衍,后来因战乱迁徙至南方各地,慢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姓氏群体。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炎黄二帝和蚩尤共同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先祖。
而“蚩”“黎”“屠”“邹”这四个姓氏,只是另一种华夏文明的传承。
如果你正好在其中,不用介意是否正统。因为历史没有非黑即白,我们都是多元融合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