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刻度,重塑尊严的护理革命
“您好,今天阳光很好,我带您看看窗外的柳树?”贾光英俯身为患者整理衣领的动作,已成为科室的标准示范。面对一位因被害妄想症蜷缩墙角的新患者,她用三个“您”字叩开了紧闭的心门——这源自她发起的“温度刻度”改革。
在标准化护理流程之外,她为每个动作注入人文温度:查房时永远保持30度鞠躬角度,对话时保持1米舒适距离,晨间护理增加5分钟心灵问诊。更制定“温暖话术清单”,将冰冷的“不知道”转化为“我帮您确认”“试试看”升级为“全力以赴”。就这样,在贾光英的带领下,科室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直线上升,每年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超过20封,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背后,都是一个因尊重与温暖而被治愈的故事。
叙事疗愈,聆听生命褶皱的回声
“这道伤痕,能告诉我它的故事吗?”在青少年病区,贾光英凝视着女孩手臂的伤痕轻声问道。面对激增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她创新推行“叙事护理”,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她带领护士们开展“每日拉呱”活动,每天固定时间,护士们会坐在患者身边,像朋友一样聊天。同时,设立“心语信箱”,让那些不愿当面表达的患者,也能有倾诉的渠道。
重度抑郁患者李女士的治疗日记里记录着这样的转折:第17次拒绝服药时,贾光英没有劝解,而是拿出儿童画册:“您女儿应该和这个小朋友差不多大?”两个母亲关于童真的对话,最终促成被阻隔三年的母女重逢。当李女士在亲子活动中首次露出笑容时,监控仪上的心率曲线划出了希望的弧度。
正念为引,唤醒心灵的自愈力
2019年的深夜,贾光英在值班室对照正念课程调整呼吸节奏的模样,被监控镜头悄然记录。这个偶然接触的疗法,让她开启了跨省求学的征程。2021年,她完成了正念认知疗法培训,2023年,又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北大六院的正念助人者进阶培训。她每天带领感兴趣的患者一起练习,从简单的呼吸冥想开始。
有一位长期被失眠和焦虑困扰的患者,起初对正念练习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在贾光英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晚上能睡得安稳了,白天的精神也越来越好。他逢人便说:“是贾护士长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如今,贾光英的“正念粉丝团”越来越壮大,大家在正念练习中有效缓解了情绪问题,减轻了身体不适,学会了享受当下、珍惜自我,开启了一段段自我治愈的新旅程。
25年的精神科临床护理生涯,贾光英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份事业。她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为无数患者筑起了一道温暖的防线,成为了患者心中真正的希望使者,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生命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黄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