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发不是演戏,戏太多了,就容易翻车。】

1

2023年5月,青岛两个行人相撞;2024年11月,青岛中院普法了这则行人相撞索赔案例;2025年5月,普法案例视频和文章被网友翻出来,青岛法院被骂成了筛子。

青岛中院在最初在普法案例中称:

原告(59岁老太)在行走中“突然转身”,导致后方行人因“未保持安全距离”与其相撞,经调解被告赔偿7万元。

韩庭长这段普法视频,宣发文案一出来,走路被撞,赔钱7万,舆论瞬间翻涌。

青岛电视台节目配图误用男性形象,导致网传“撞人者为男性”;媒体跟着电视台的宣发文案走,“小伙被大妈突然转身撞倒,大妈受伤,索赔7万。”

男女性别一对立,再次引发流量加持。

实际双方均为女性,性别误导加剧了公众对“谁弱谁有理”的质疑。



法院将被告过错表述为“未保持安全距离”,但法律未规定行人间的安全距离,过错应基于被告未注意观察前方情况。

群情激愤,网友追着热搜骂了青岛中院法官一整天,法院方面“辟谣”了:

后续公布的监控显示,原告实为接电话时缓慢转身站定,与被告尚有一定距离;被告因左右张望、未注意前方情况撞倒原告。

法院道歉,承认普法案例存在“突然转身”“安全距离”等不实表述。



2

法院视频一出来,舆论再次两种情绪。

一种是正常的,指责法院普法宣传,用力过猛,添油加醋地“造谣”修饰旨在突显法院调解能力:

将赔偿金从18万,降低到了7万,就是为了配合韩庭长笑着喊出的那最后一句“案件圆满化解”。

一种是被洗脑术彻底征服的,无脑式地指责媒体和博主们撰写的抨击青岛法院的诸多文章。

他们认为是网络博主、是多家媒体,“不弄清楚事实、人云亦云”地指责青岛法院。

视频一出来,他们要求博主和媒体道歉,“官方辟谣了,你们赶紧删稿道歉吧。”

什么叫蠢?——这就是真正地大智弱智的蠢。

前方老太突然转身、未与后方行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是青岛法院庭长亲口自己说的;

被撞的是老太,后面行人是小伙,这个性别对立话题制造,是青岛电视台的普法宣传栏目,亲自搞出来的。

最后,辟谣视频他们自己放出来了。

得出结论:

法院案件描述有误;青岛电视台节目配图误用男性形象。

一个描述有误,一个配图有误,他们诚恳道歉了。

最后屎盆子却扣在了起初骂街的媒体和网络博主身上,“不看视频,你们瞎写瞎传什么。”

而一堆大聪明,还忙着替官方洗地发声、站台呐喊:

网传信息不实,写批评文章的该集体删稿道歉。

有些蠢人,再多的苦难,都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真的配得上。

还记得那个炮制小学生在法国巴黎丢了寒假作业的网红博主猫一杯吗?

她可是被全网封杀,账号直接被注销,还面临行政处罚。

换句话说,就青岛法院的宣发文案和后期视频辟谣的“两级反转”而言。

国内任何一个自媒体账户和短视频团队,敢这么玩的,早就被帽子叔叔抓进去了。

杜撰新闻、炮制男女性别对立、涉嫌造谣传谣、误导大众对于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认知。

随便哪一条,都够得上“寻衅滋事”罪名了。

再让一个“网红猫一杯”,整青岛法院这个案件辟谣剧本,你试试看?

最后能够道歉了事全身而退,都算是他清明烧高香有效、祖坟冒青烟庇佑了。



3

宣发的口径,是越来越拉垮了。

已经陷入“正能量宣传”的魔怔了,穿皮鞋下田、举红旗扫雪、扭曲事实普法,总归就是美化一切不好看的东西,最后统一宣发正能量求表扬:

看看,我们穿zhi服的多辛苦,干得多好。

最后卖力表演、用力过猛翻了车,还要责怪一句是群众太苛刻。

一个小学生在巴黎丢了寒假作业,与大众利益并无相关的紧要问题,都是雷霆出击迅速封杀。

真正到了与大众利益切实相关的法治教育宣传案例里,官方拉垮到这种程度,没有任何惩处措施,最后居然还有一堆蠢货忙着给法院洗地大儒辩经的。

我就知道,我们这个地方,对于正能量的需求,已经处于变态的疯狂状态了。

同时,对于批判的追杀,也已经到了全面围剿“负面影响”的声浪讨伐里了。

那么多时评社论的写手,改风格去写娱乐八卦写两性情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面,不喜欢听真话,一方面,说了假话又听不得真批判。

所以,最后大家都很默契的选择了,真话不全说,假话不说全。

“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塔西佗陷阱

我们也终于因此,迎来了全民信任危机的时代。



#法院#普法宣传#辟谣#行人相撞案#青岛#媒体宣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