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明朝,成为了一名小兵,并且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将军,这个运气到底有多大。

1、明朝的军功制度

毫无疑问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制度,而明朝的战功分为了奇功、头功、次功三种。

其中奇功是最难的,它要求立功者做出决定战斗胜负的表现,例如斩将夺旗、围城首登、力破敌阵等等。



明朝军功制度

在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率领数万人,力抗陈友谅60万大军,坚守85天,为朱元璋率领主力部队回援,与陈友谅决战,并最终消灭陈友谅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朱文正也凭借此奇功获得了朱元璋的赏识,要不是后来背叛朱元璋,被软禁郁郁而终的话,在明朝的地位只会高不会低。可以看出奇功不光要有搏命的勇气,还需要非同一般的实力和运气。



洪都保卫战

正是因为奇功太难获取,咱们就退而求其次,考虑一下头功。头功也就是要在攻城拔寨的过程中勇于当先,以一当十,好像这种情况风险也太高了,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敌方首先围攻而死。



朱文正

所以次功就成为了咱们的最优选,可能有人就问了,打仗不想着立军功,就想着保命,胆小鬼。好了,问题来了,小兵本身容易牺牲的概率是很大的,和将军们不一样,首先要学会保命,也就剩下了最好的办法,老老实实的攒人头,比如咱们的满桂将军,就老老实实的攒人头,好不容易熬到30岁了,才当上总旗,所以这条路也不太好走。



满桂像

2、明朝的家丁制度

提起家丁这个概念,映入脑海更多的形象更多是权贵大户人家豢养的奴仆,一般会两下拳脚功夫,看家护院尚可,上阵打仗肯定不顶用。但是在明朝中后期,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逐渐崩溃。在明年代,到处都是战争,天天都要打仗,指望这些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卫所兵去打仗,无异于找死,先别说仗能不能打赢,说不定自己都要折进去。



家丁制度

既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将军们只能想办法找路子,于是家丁制度诞生了。小兵们也就多了一项升级制度,毕竟这可是天天和将军在一块战斗呢,混个脸熟,说不定将军哪天一开心,封你个小官当一当,再跟着将军参加几次战斗,攒攒资历,将军一升职,那第二个肯定就是你了。看来,这一条路还是不错的走法,混得好,十年之内,当上总兵还是完全可能的。



明朝疆域图

3、明朝的世袭制度

代表人物戚继光,年纪轻轻地就继承了父亲的荫职,当上了大明四品将军。一般人读个几十年书,好不容易考个进士,在朝廷里辛辛苦苦熬个几十年,最多也就混个六七品官,好点的混个五品官家里就已经烧高香了。戚继光同学年仅十岁,就已经官居四品。所谓的高干子弟就是这么练成的。



戚继光

别人还在辛辛苦苦的砍人头,熬资历,戚继光同学就已经是官居四品了,你说这气不气,果然世袭还是最快的晋升之路啊。



戚继光抗倭

在明朝,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当上四品官,不代表你就高枕无忧了,那年头到处都是战争,将军们可不是在家喝喝花酒,和小妾唱唱小曲,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而是要实打实地上战场历练。



喝花酒,唱小曲

就算强如戚同学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打仗靠的是什么,还得是大头兵,但是那会儿的大头兵一个个都是老油条,顺风仗一窝蜂地就上去了,逆风仗,跑的比兔子还快,这样子下去,戚同学能在战场上捡条命就算是阿弥陀佛了。搞不好上面的领导怪罪下来,自己的乌纱帽都跟着丢了。



戚家军

综上所述,在明朝要想成为一名将军,是不容易的,不管是靠军功,还是资历,甚至是当将军的家丁,都得靠自己本身的实力,不然就变成了绣花枕头一般,中看不中用。

小编创作不易,喜欢的好朋友们,一定要关注一下小编,感谢大家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