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周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宗室,而且周藩,对于明朝出版业的贡献比较大。周藩的刻本,是有善本的价值,周藩的刻书涉及内容广泛,版式风格多样。
提到周藩,那就要先说第一任周王朱橚。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他曾经先被封为吴王,后来又被改封为周王。吴王这个称号,是有一些特殊性的。因为朱元璋,也曾经被称为吴王。这也可见,朱元璋对于朱橚,也是曾经寄予厚望的。
从朱橚开始,一代代子孙,形成了周藩庞大的宗室。
朱橚的一生,还挺曲折,也经历了诸多失意时刻,曾经被他的父亲朱元璋发配到云南,后来朱橚又成为朱允炆削藩的牺牲品,又被发配到云南,当朱棣夺得皇位,刚开始朱橚是春风得意,朱棣给朱橚的赏赐,一度也非常丰厚。这些丰厚的赏赐,让朱橚的生活也挺逍遥。
朱橚和他的儿子第二任周王朱有燉,对于明朝的文化事业,有一定的贡献。朱有燉还喜欢创作杂剧,虽然内容上有浓浓的宫廷气息,但是在杂剧的形式上,有独到之处。
明朝第三任周王,是有一定的戏剧性。因为朱有燉没有儿子继承爵位,周王之位才落在朱有爝头上,朱有爝是朱有燉的弟弟。朱有爝这一支系,因为朱有爝进封周王,已经由小宗变成大宗。
这也说明了,明朝的宗室竞争,其实也挺残酷。一旦原来的大宗绝嗣,就会根据兄终弟及,寻找王位的继承人。而原来的大宗也就转变为小宗了。
朱有燉和朱有爝终年都是61岁,在明朝宗室里,这已经是比较长寿的了。
朱有爝死于景泰三年。景泰五年,《明英宗实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周王的俸禄米粮,应该在他死后,截止发放,但是河南的官员,仍然在发放,因此户部请奏,请求追究这些官员的责任,并且要求追回已经发放的俸禄和粮食。
这时候在位的明朝皇帝是朱祁钰,朱祁钰看到户部的上奏后,最终做出决定,发放的俸禄和粮食就不追回了,但是此事失职的官员,予以问责。
明朝的这些王爷们的权力,其实经过了多次调整,刚开始并没有直接限制诸王干预地方民政和财政,后来永乐年间,作为藩禁的措施之一,诸王被禁止干预诸司。
但是,规定上是这样,实际执行上,地方官员对于诸王有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放纵了明朝的宗室人员,出现景泰五年这种,周王已死,但是俸禄和粮食还在发放的情况也并不为奇。
本来刚开始,朱元璋是希望他的儿子们,可以挑起防御的重任,所以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但是经过靖难之役后,皇帝和藩王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
朱棣是从王爷变成皇帝,所以内心里就会非常提防藩王,宁肯高薪养着王爷,也要让王爷们老老实实。朱棣死后,这就变成了后来的皇帝心照不宣的事情。
而各地的王爷们,随着在就藩地生活的时间变长,宗室人员也变得越来越多,养活宗室人员,就变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所以,王爷和地方的关系,也更加微妙。因为王爷和皇室的血脉关系,地方上的一些官员也不敢过于得罪。
但是话也说回来,明代藩王也会对就藩地的发展,有一些正面影响。
明朝周藩,就藩地是开封,由于亲王府,郡王府还有将军、中尉、仪宾等府布局在开封,开封也可以视为王府城,而且周藩对于明朝文化的影响,也让开封成为对明朝文化上影响比较大的地方。
景泰六年五月,朱子垕被封为周王,这是明朝的第四任周王。
我们看看周王位下的字,这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已经定下的,“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朱有爝死后,下一任周王应该是带“子”的这一辈的了。事实也确实是带子这一辈的,朱子垕。
其实史料上关于第四任周王的朱子垕的记载比较少。根据《明英宗实录》的记载,他出生于永乐二十年,是周简王朱有爝的长子,生母是苗氏。正统六年,朱子垕被封为世子。
《明英宗实录》的记载,景泰六年闰六月,周王朱子垕想进京亲自感谢朱祁钰的册封之恩,后来朱祁钰写信制止了他。朱祁钰这个处理意见,也不太令人意外,也可见对于周王,朱祁钰还是有一定的防范之心的。
景泰六年八月,这时候的明朝皇帝,还是朱祁钰,朱祁钰给周王朱子垕岁禄一万石。这是符合明朝的规定的。
在《明史》里能看到,“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
景泰七年八月,朱祁钰追封周王子垕生母苖氏为周简王夫人,赐诰命。也是母凭子贵的写照了。
朱子垕的寿命,是比不上他的父亲的。
在景泰七年九月,朱子垕结束了他的一生,年仅35岁。
当朱祁钰知道了周王朱子垕的死,“辍视朝三日,谥曰靖。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
很遗憾,关于朱子垕的记载过少,他的寿命也比较短,我们也很难去判断,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爷。
从周藩建立,朱橚就藩开封,到第四任周王朱子垕,明朝的四任周王,各有各的故事。
史料参考:
《明太祖实录》
《明太宗实录》
《明英宗实录》
《明史》
《皇明祖训》
《周王与明代开封》
《版本研究专论》
《明代藩王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