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黄克诚带领下奔赴东北。这个师下辖4个旅,分别是第7旅、第8旅、第10旅和独立旅。这四位旅长在后来的发展各不相同,而且在东北仅一人担任过纵队的司令员,这是为何,另外三人去哪了?

先说第七旅,旅长彭明治

彭明治是资历最老的旅长,他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曾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还参加过南昌起义,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他名气不大,但这个资历在开国将军里面,也是非常厉害的。

抗日战场上,他从华北打到华中,作战英勇,指挥果断,有丰富的战场指挥经验。皖南事变后担任了旅长。第七旅被陈毅称为“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钢铁部队”。



部队到达东北后,他担任的是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没多久他就因为伤病开始休养,这也耽误了他的升迁。不过他还是在后来由旅长直接升任兵团副司令员。

然后是第八旅,旅长张天云

张天云来自红25军,是徐海东的老部下,在东北的战友有赫赫有名的韩先楚以及刘震。部队进入东北后,他担任第六师师长。



1948年张天云任第8纵队副司令员,而8纵队是抗战时期冀热辽军区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成立于1947年,司令员是黄永胜。他担任过热河军区、热辽军区司令员等职,在红军时期还是林总的爱将,实力也不弱。不过因为生活作风问题,程子华多次建议换掉他,最终段苏权取而代之。段苏权担任过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很受程子华的重用。不过段苏权之前是政工干部,独立带军的经验不足,因为在辽沈战役中犹豫而贻误战机,遭到上级批评,还被降了职。黄永胜重新回到8纵担任司令员。

可以说,从新四军里走出来的张云天,跟黄永胜相比是没有优势的。

第三个是第十旅,旅长钟伟

钟伟是几位旅长里面名气最大的,他战功赫赫,也是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将领,被人们尊为中国的“巴顿将军。他在1930年这一年就入了党并加入了红军。他曾是彭老总的老部下,也担任过师级干部。只不过他名气最大的时候是在解放战场上。



钟伟担任旅长时间比较晚,之前担任过第三师第10旅28团团长、第10旅副旅长等职。进入东北后,他担任了旅长和师长。

在1948年4月,东野成立第12纵队,钟伟任司令员,不久任四野第49军军长。一开始,上级是要让他担任12纵队的副司令员,只不过钟伟不同意。其实领导也心知肚明,毕竟钟伟带领的第五师,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之一。领导也是认可他的能力,因此让他担任了正职。

最后一个是独立旅,旅长吴信泉

吴信泉和钟伟有点像,在早期都是政工干部,做的是政治工作。到了东北,吴信泉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2纵是由第三师改编而来,部队基本上是三师的底子,纵队司令员是刘震。当时东野的好几个纵队司令员频繁更换,可是刘震的位置很稳固。刘震资历比吴信泉相对较高,打仗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带领的2纵是东北战场上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被称为“东北猛虎军”。



当时除了吴信泉,钟伟也在其麾下担任旅长。只不过刘震为人比较谦逊,不像其他司令员那么张扬。

1947年3月,吴信泉任2纵队副司令员,第二年又担任了副军长,是刘震的得力助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