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总后勤部长调整,谁来担任,上级是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中央领导征求过罗帅的意见,他对军队高级将领都很熟悉,过去担任总政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帅推荐的人选让人意外,没有推荐总后副部长,而是提议在军科院担任副政委的王新亭。
王新亭是政工将领,过去从未负责过后勤,罗帅怎么选择他呢?
罗帅在干部使用上,一直保持着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希望将过去的山头消灭,但同时也要照顾山头。
王新亭虽然没干过后勤,可推荐他的一个理由就是四方面军出身。
此前三总部负责人,黄克诚为总长,谭政为总政主任,洪学智为四方面军将领。他们都来自不同“山头”。因此在选择总参和总后负责人时,推荐继续由三军团干部担任总长,四方面军将领担任总后部长。
与洪学智资历一样的四方面军不少,怎么推荐王新亭呢?
1955年,王新亭担任济南军区政委,而军区司令杨得志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脱产学习3年。期间军区军事工作由王新亭负责,并代理司令员。王新亭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一直是政工干部,解放战争转军事工作,担任太岳军区司令,8纵司令,18兵团副司令兼副政委。在军事方面,解放战争时得到不小历练,军事方面也是可以独当一面。
可1957年,杨得志毕业到济南军区后,他被抽调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被叶帅要去军科院担任副政委,等于说他的职务从大军区正职改为副职。对干部来说,内心有没有想法呢?尽管军科院属于高配,院长是元帅,副院长有大将,还有上将,资历、军衔都不低。可不能忽略,人家明明是大军区正职,没有任何原因改为副职。
或许在干部使用上,罗帅认为当初将对方职务降低使用,如今有机会提升,应该把他的职务恢复,加上还是四方面军将领。
四方面军一共授予10位上将,许世友、王新亭、王宏坤,洪学智、陈锡联、谢富治、傅钟、陈再道、周纯全、王建安。他们10位,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陈锡联是炮兵司令,谢富治公安部长,傅钟总政副主任,陈再道为武汉军区司令,周纯全身体不适退居二线,王建安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王宏坤为海军副司令。
他们10位中,除了周纯全之外,只有王建安、王新亭、王宏坤是副职。王建安过去被中央点名,在使用上有些限制。只剩下王新亭和王宏坤。罗帅当时还推荐王宏坤,他俩都是正兵团级上将。
等于是在罗帅看来,三总部领导班子不打破平衡的情况下,应该让四方面军将领担任,王新亭或者王宏坤。但最终上级没有考虑,最终选择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的邱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