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随着时局的变化,中越之间的硝烟也开始日益消散。不久后,越南一众高级将领便来到了我国,准备商讨和谈事宜。
其中就有指挥了中越战斗的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将军。他此次前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见一见对越作战中的西线指挥员杨得志将军。
结果,收到邀请的杨将军却断然拒绝了,并表示自己绝不可能见他。
两军之间已经谈和,杨得志将军又为何不愿见他呢?
大战前夕
说起我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那可谓是“爱恨交加”。
在二战期间,积弱的两国同样遭受了别国入侵,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难境遇。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军民同仇敌忾,互相支援,最终成功将侵略者赶了出去。
可以说,这时候的两国感情深厚,亲如一家,是不分彼此的友好邻邦。
然而,随着日本投降,我国陷入全面内战之时,越南再次陷入了法军入侵的混乱之中。
眼睁睁看着友国身陷险境,我国心中也非常不好受。
于是,解放战争刚一结束,我国便不顾国内还在百废待兴之时,便立即调集兵力帮助越南打击法国侵略者。
就连当时身兼数职的陈赓大将都被中央调了过去,全力以赴协助他们。
陈大将不仅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积累的军事战略战术倾囊相授,还亲自帮助武元甲指挥作战,协助他们赢得了抗法战斗。
也正是在此期间,越军将领对我军的将领有了深入的了解,得知我军一路走来的功绩后更是无比敬佩。
陈赓将军在离开之际,包括胡志明在内的越南将领和百姓都再三挽留,都不愿他离开。可见当时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除了军事上的支持外,我国还无私地在经济上给予了他们大量支持,据统计,我军从抗法到抗美,对越南提供了将近百亿美元的援助。
这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然而,我国的真诚以待最终却只换来了恩将仇报。
到了七十年代,越南在多方的帮助下逐渐完成了统一。然而,他们却并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反而自己当起了“恶霸”。
他们仗着逐渐雄厚的兵力,又陆续入侵了柬埔寨与老挝。但这并未满足他们的野心,随后他们便将枪口一转,对准了正在埋头建设的我国。
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们便不断在中越边境发动冲突,打伤我国军民数百人。
原本我军念在之前的情谊上并不愿轻易开战,但他们却将这种忍让当成了惧怕,开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原本以武元甲为首的一些对我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将领,一开始也不愿意与我军交战。
但在越军越来越得寸进尺的行动中,他们也始终没有表现出强烈阻止的决心。
在见到我军一直默默忍受后,武元甲也不禁开始变得得意忘形起来。他认为我国老一辈的革命家逐渐去世了,解放军的战斗力肯定已经大不如前。
即使两国开战,我国也不一定能战胜得了他们。就这样,武元甲也忘记了初心。
然而,我军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在确认了对方坚定了要与我军彻底为敌的决心后,我军当即决定发起自卫反击战!
老将出马
在做出了出兵的决定后,以徐帅、聂帅为首的领导们便成立了中央指挥部。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他们决定将此次作战任务交给广州和昆明两大军区指挥,当时两个地区的司令员分别是许世友与王必成。
两位将军在收到作战命令后也连忙开始练兵备战,准备在这场大战中好好露一手,为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果,就在大战开始的前几天,中央又下达了一个新的命令: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与王必成对调,由杨将军指挥对越战斗。
领导们临阵换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个决定虽然来得突然,但中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早在1967年的时候,杨将军便率领军事代表团援助过越南,相较于其他将领,他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军事布局都更加了解。
然而,彼时距离开战已经没几天了,杨得志将军也感到压力倍增。不过关系到保家卫国的问题,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任了。
其实感到惊讶的不只是我军,就连越方都收到了消息。
起初在得知我军决定出兵时,一众越军将领确实有片刻的慌乱。
尤其是武元甲,他早年曾在云南讲武堂读过书,他的学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朱老总。
也正因如此,他对我国将领的信息非常了解。他曾提起过,自己最钦佩的人就是粟裕大将。对方指挥的每一场神仙仗都让他啧啧称奇。
在得知我军出兵后,他立马派人过去探查消息,想确认我军是不是派出了粟大将。
结果得到的结果却是许世友和杨得志,这两位将军他都没太大了解。尤其是杨得志将军,他不认为两人能指挥如此大规模战役。
所以他更加确信了我军已经“无兵可派”,因此,他开始在军中大肆宣传,表示这一仗越军一定可以赢。
他这一番话让原本就猖狂的越军更加得意起来。
结果,战争刚一打响他们便傻了眼……
不愿相见
当时我军的作战计划是,由许将军负责东线,杨将军负责西线。
由于时间紧迫,杨得志抵达战场后便不顾生命危险深入边境地区勘察地形,不断完善作战计划。
等做足充分的准备后,战斗也打响了。
杨将军亲临战斗前沿指挥,他利用“拖字决”和“围点打援”策略,一举击溃了越军王牌316A师,并突破了红河防线。
在撤军阶段,面对附近越军的挑衅行为,他又直接下令摧毁之前帮助越军筑造的边境基础设施,包括工厂、桥梁以及公路。
之后他又安排人运走了当年我军的援越物资,直接让对方回到了农耕时代。
西线打得如此顺利,东线就更不用说了。我军仅用了七天的时间便攻占了高平、谅山和老街等重要城市以及20多个战略要点。
打到最后时,越南首都河内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我军的火力射程之内。
这样一来,越军再也不敢叫嚣,武元甲也因为打了败仗被撤了兵权。
战斗结束后,他也不得不感叹道,自己低估了许将军和杨将军的实力,也低估了我军的战斗决心和战斗力。
在此后的几年间,虽然越南依旧不知悔改,还在不断挑衅,但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再也不敢发起武装冲突了。
到了1990年,两国关系开始缓和,越南领导人阮文灵带着一众高级领导来到我国,商讨中越和谈事宜。
武元甲也跟随他来到了我国,他此次前来除了和谈外,还想见一见当年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杨得志将军。
原本这是缓解两军关系的大好时机,结果一向顾全大局的杨将军在听说了此事后却直接拒绝了:“我不可能见他,我无法面对在战争中牺牲的六千战士!”
在杨将军看来,这场战争本不该发生,两国本可以一直和谐相处,战士们也不必牺牲。这也是他心中最遗憾和无法忘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