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春耕好时节,移栽正当时。走进贵州毕节威宁县烤烟种植区,运苗车、拉水车往来穿梭,拖拉机的轰鸣声与烟农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2.5亿株烟苗正被移栽到烟田“新家”,移栽工作如火如荼。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农时不等人,备耕要趁早。威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早谋划、早动员、早启动”的工作原则,烟叶工作站按照烤烟合同种植面积、套餐种类及供应标准,有序向烟农发放移栽物资。“全县物资供应在4月5日前就基本完成了,累计发放肥料、地膜等2.9万吨。”物资发放负责人说。


烟农正在装运移栽物资。韩勇摄

4月初,威宁县局(分公司)召开备耕备栽现场推进会,通过实地观摩和理论讲解,向各烟叶站明确起垄规格、株行距、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标准。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采用大型起垄机,坡地则鼓励使用小型旋耕机作业。

秀水烟叶工作站副站长说:“秀水片区每年在第二茬绿肥收割完之后,大型犁地机就进场了,按照垄高不低于30cm、120cm*50cm扩行缩株要求开厢起垄。”全县严格落实起垄要求,做到墒向统一、墒沟笔直、墒面饱满,4月15日前已全面完成开厢起垄、定点打窝、施肥备栽等工作。

在牛棚镇富源烤烟专业合作社育苗点,31万盘烟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全县10个合作社严格落实“剪叶壮秆促根、干湿交替炼苗、控水控肥提苗”技术标准培育高茎壮苗。全县190万盘烟苗已全部完成二次剪叶和消毒工序,按照每亩1200株的标准,根据每日移栽计划已陆续发放到烟农手中。

因地制宜 标准移栽

4月25日,移栽工作全面启动。各烟叶工作站按照1栋烤房1天、1户烟农2天、1个网格3天、1个烟叶站4天的移栽要求,倒排工期,精准把控移栽进度。

龙街镇、雪山镇、秀水镇等区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完全分离式移栽成为“主流”。秀水镇千亩坝子里,烟农张万军正组织工人在生产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烟苗移栽。大家分工协作,放苗、扶正、培土……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张万军干劲十足:“今年我家签了18亩烤烟合同,今天10个工人齐上阵,2天左右就可以栽完。”

迤那镇、牛棚镇部分区域的土质为黏性较重的瓦窑土,盖膜后水不易透进厢垄,“大窝深栽”技术成为“制胜法宝”。“这种方式更适合我们这里的土质,能提高烟株成活率。”迤那烤烟种植户袁礼奎说。袁礼奎家今年种植烤烟39亩,每天大概10多个工人一起移栽,放苗盖膜和培土浇水同时进行,5天左右就能完工。


秀水坝子的烟农正在放苗、培土。李青摄

“浇足定根水,深栽露叶不露秆,烟窝要成碟形!”烟叶生产技术员张良书一边示范一边叮嘱烟农。移栽期间,所有的烟叶生产技术员都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服务。他们将技术要点编成顺口溜:“环形施肥就是好,烟苗栽正不怕肥料咬”“烟苗深栽就是宝,防旱抗寒根基牢。根须扎土三寸厚,青纱帐里农含笑”让晦涩的技术术语更加通俗易懂。

“烟技员手把手示范,加上顺口溜好记实用,心里更有底了。去年栽了15亩,除了烟草公司补贴的收入有6万多元,今年的收益肯定差不了。”秀水镇烟农马早全感慨道。

督导考核 提质增效

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移栽工作,全县成立6个移栽工作督导组,由县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带队,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对10个烟叶工作站开展移栽标准督查及移栽技术指导,全力推动品种栽纯、株数栽足、扩行缩株的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移栽督导组成员正在核查株行距。刘佳欣摄

烟叶管理股副股长表示:“移栽工作专项检查也会陆续启动,重点围绕烟苗发放档案管理、移栽操作规范、移栽面积等开展检查考核。”通过“对照清单查进度、对照标准找短板、对照反馈促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从严从细把控各移栽环节质量标准。

截至4月29日,威宁全县已完成移栽面积10.2万亩。下一步,威宁县局(分公司)将持续聚焦烤烟移栽质量与进度,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同时,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全面织牢移栽工作“安全网”。(卯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