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田野,小农机穿梭耕作,高粱基地上机械轰鸣……长岗镇的现代农业图景正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底色。一直以来,该镇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坚持以高粱产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篇大文章,让乡村发展再提速、特色产业再提质、农民收入再增加。
夯实农业发展“耕”基
在长岗镇茅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运土车等机械设备来回作业,通过削高填低、归并零散地块,原本分散的“补丁田”逐渐变成了连片沃野。
“今年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509亩,惠及3个村民组130多户。建成后高粱亩产预计提升10%-15%,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为机械化作业打下基础。”茅坡村党支部书记杨智春说。
为了不误农事,这段时间,村民也陆续进入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作业、施肥,进行高粱播种工作。“今年我家有20亩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平整后,旋耕机可以直接开进田间地头,耕种更省时省力。”村民林落香满意地说。
长岗镇作为贵州首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曾因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长岗镇通过试点工程,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3万亩,有效破解了石漠化对农业的制约,耕地质量与机械化率显著提升。
“良机+良法”助增收
四月春光好,田间春意浓。走进长岗镇茅坡村高粱基地,村民两两配合进行高粱移栽,一人手持移栽器,另一人提着高粱秧苗,打窝、放苗……忙碌有序、干劲十足。“我们现在用的移栽器,方便又快捷,一天可以移栽二三亩高粱。”种植户王照远说。
为提升生产效率,今年长岗镇采取“党支部+农机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调配农机,累计培训农机手30名,投入农机设备2000余台,翻耕平整土地,有序推进高粱移栽工作。
“政府免费发放农资,高粱统一收购,还有技术人员指导,去年光高粱收入就有8万元,今年更有信心种好。”茅坡村村民胡永芬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长岗镇聚焦白酒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高粱产业。在种植过程中,秉持精耕细作理念,运用科学种植方法与精细化管理手段,全方位提升高粱产量。同时通过发展“订单式”农业,让农户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2024年,全镇种植订单高粱2.77万亩,产值8000余万元,惠及农户3400余户。
“2025年全镇计划种植订单高粱2.77万亩,目前已经完成了90%,预计5月初全面完成种植工作。”长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冯小松表示,“接下来,我镇将进一步优化田间管理,加强村级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技指导,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让土地持续“生金”
“春种高粱,秋种豌豆,一块地挣两份钱。”村民蔡启应是堰头村的种植能手,2024年通过种植高粱和豌豆尖收入15余万元。他告诉笔者,以前土地零散,一到冬季就空闲着,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大家都愿意种上蔬菜。
近年来,长岗镇积极推广“高粱+蔬菜”轮作模式,延伸“高粱+”产业链,有效补齐“种植空窗期”,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让良田无“淡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豌豆尖属于‘短平快’产业,生长期短、采摘周期长,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农作物。”长岗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庆会介绍,为更好带动群众发展“高粱+豌豆尖”产业,政府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并配套冷链设施,让农户放心种、放心卖。
“2024年,村里种植豌豆尖4000亩,产量120余万斤,产值4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农户尝到了‘一地多收’的甜头。”堰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瑞表示。
为推动“高粱+豌豆尖”产业高效发展,长岗镇强化“茅乡源豌豆尖”品牌建设,围绕推销、助销、展销“三点”发力,组织前往广州、深圳等地考察市场,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高粱+豌豆尖”产业已成为长岗镇促农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2024年,长岗镇种植“高粱+豌豆尖”1.7万亩,总产值达1700万元;覆盖农户2382户,带动户均收入增长7000元以上。
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机械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从订单农业到品牌推广和产销对接,长岗镇正推动特色农业向全链条增值迈进。目前,该镇高粱、豌豆尖、烤烟等产业稳步发展,下一步将聚焦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和品牌效益提升,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能力,让山地农业释放更大活力。(仁怀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