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未至,豫西南大地的晨雾还没散尽,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的田间已是一片火热。连日来,烟农们正抢抓农时,掀起了一年一度的烟苗移栽热潮。
走进种烟大户周小谦的连片烟田里,30多名烟农正分工协作,清沟、覆膜、打孔、栽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还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烟农们规范操作。只见一位农技人员,弯下身子,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这苗子金贵着呢,就像养孩子,得摸准它的脾性。这样把烟苗斜插45度,根须才能吃透墒情。”
据了解,周小谦的静缘生态农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170亩土地种烟,按照每亩300斤、每斤15元的收购价算,预计总产值能达到700多万元。该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正在田间栽苗的张大姐笑着说:“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学习技术,每天有百十块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事实上,烟叶产业在枣园镇的发展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个别合作社。作为枣园镇的传统支柱产业,这里的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烤制技术成熟,烟叶质量上乘。近年来,在市县烟办、烟草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枣园镇强力实施“烟叶特色产业立镇”战略,以争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紧紧围绕“大村、大方、大户”三个方面,强力推进烟叶产业集约化发展、科学化管理,植烟面积常年保持在3500亩左右,年收购量8000担以上,税收约260万元,育烟苗基地2处,烟井80眼,炕房159座,植烟面积、产值、税收持续居全县第一,取得了财政增税、烟农及脱贫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可喜成就,进一步树立了“烟叶大镇”的品牌形象。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枣园镇推动产业升级的一系列硬核举措。镇政府近两年,结合烟水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井渠塘一齐上,林路沟相配套。极大地改善了烟叶生产的基础条件。坚持科技兴烟战略,以“科学管理,提高品质”为宗旨,通过不断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服务,逐步提高烟田管理水平。一方面组织专业培训。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巡回调查、示范观摩、典型引路等方法,大力培养植烟能手。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烟叶生产环节的科技投入。从深翻、掩青、漂浮育苗到大田移栽、地膜覆盖、揭膜培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邀请技术员现场指导。还大力争取、推广新型电炕房,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烤烟质量。
如今,在镇平县枣园镇,烟叶种植正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片片承载着致富希望的“金叶子”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吴怡菲 李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