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解忧铺”系列报道②
公共收益去哪了?阳光下晒“透明账”
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停车费、广告费、公共设施租赁收入……这些构成小区公共收益的重要来源,本应与每位业主息息相关。然而在现实中,公共收益由谁管理、数额几何、流向何处,却成了困扰多数业主的“糊涂账”。这一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始终牵动着群众的心。如何追根溯源,破解小区公共收益管理难题,推动其走向规范化、透明化?近日,记者深入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湘潭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单位,剖析管理盲点,探寻破局之道。
业主、物业等代表坐下来协商解决。(记者 李新辉 摄)
记者调查 公共收益成“糊涂账”
“公共收益我们从没见过,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小区公共收益问题,常常成为业主与物业、业委会矛盾的导火索。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电梯间广告琳琅满目,停车场车辆川流不息,公共收益持续产生,可许多业主对此却知之甚少。
某小区配备36部电梯、200个公共停车位,因尚未成立业委会,公共收益由物业公司代收;另一小区有48部电梯、300个公共停车位,公共收益由业委会收取管理。但在这两个小区,业主从未见过公共收益账目明细。“钱到底去哪了?”不少业主发出这样的疑问。
湘潭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俊指出,依据我国《物权法》及相关规定,住宅小区内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归全体业主共有,由此产生的收益也应归业主共有。然而,当前公共收益管理存在诸多乱象,主要表现为收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完整,甚至出现收益被违规侵占的情况。
目前,湘潭市住建部门、物业协会、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多方联动,积极探索让公共收益成为阳光下“透明账”的有效路径。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公共收益管理问题,不仅需要规范账目公开,更要完善监管机制与规则体系,这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与基层治理的协同推进。”
经验分享
精细管理+定期公示
账目一目了然
走进岳塘区下摄司街道禾花塘社区友谊一号小区,绿树成荫,亭台错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小区入口处醒目地张贴着《小区管理公约》《小区议事规则》,详细约定了业主共同利益、物业使用维护管理、业主义务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近几年,我们定期都能在这看到业委会财务报告。”小区业主段红兰介绍,今年2月底,业委会不仅在小区宣传栏张贴了2024年1月至12月业委会财务报告及公共收益开支合同,还在两个各有500人的业主微信群同步公示。翻开财务报告,每一笔收支都清晰明了。“业主有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找我咨询。”友谊一号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肖伟红说道。
友谊一号小区于2010年、2012、2013年分三期交付使用,共有15栋楼。2019年9月,小区召开业主大会成立第二届业委会,同年11月召开《授权业委会代表小区业主通过法律诉讼维权》的业主大会,并通过法律诉讼维权,历经艰难,于2020年7月成功收回前坪公共停车场管理权,牢牢握住公共收益的“关键钥匙” 。
为确保公共收益在阳光下运行,新一届业委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申请业委会专用对公账户,购置停车收费无人值守及配套设备,实现停车收费全流程自动化,拒绝人为干扰,账目清晰可查;定期公示收支明细,让每一笔钱都晒在阳光下;公共收益支出严格遵循程序。“账目清清楚楚,我们特别放心。”段红兰对业委会的工作赞不绝口。
禾花塘社区负责人周晓玲认为,“公共收益看似小事,却是检验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她说,只要坚持公开透明、创新思路,再难的基层治理课题也能找到破解之道。这不仅是物业管理方式的革新,更是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体现。
创新之举
公共收益补充维修资金
自2019年9月18日成立第二届业委会,友谊一号小区前坪停车场收入、电梯广告费、通信基站租赁费、快递柜年费、自来水柜年费等所有收益均详细记录,依据《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每年3月底前公布上一年的信息,旨在让业主见证业委会的工作成果,感受当家作主的意义。
从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业委会三年任期满,除去为小区游乐场换地垫、东西塔楼安装公共晒衣架等开支,公账余额增长至32万余元。如何合理分配这笔资金,业委会进行了深入考量。“小区还有部分面积未售出,如果直接发红包、发物资,难以公平惠及全体业主;而且随着房屋老化,后续维修需要大量资金,届时再让业主分摊费用难度很大。”肖伟红解释道。
经反复研究,依据《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业委会决定将公共收益用作维修资金。2022年11月8日,友谊一号小区业主委员会将30万元公共收益存入小区业主的维修资金账户。“公共收益实实在在进了我们账户,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我们真切感受到业委会是在为业主办实事,以后也会更支持他们工作,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段红兰感慨地说。
“业主通过维修资金小程序,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就能实时查看自己个人账户入账金额以及使用情况。”肖伟红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既公平公正,又能为房屋“养老”提供保障。截至目前,业委会公账户又新增至52万余元,将其存入小区维修资金仍是业委会的首选方案。
湘潭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俊高度评价友谊一号小区的做法,他表示,将公共收益存入维修资金在我市属首创,极具示范意义,值得全行业学习推广。近期,协会计划组织专项培训,提升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对公共收益管理的认知水平,并联合住建部门对全市小区开展全面摸排,严厉查处侵犯业主公共利益的行为,共同打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短评:
“透明账本”聚民心 公共收益需“阳光防腐”
廖艳霞
友谊一号小区的实践,为破解公共收益管理难题提供了范本。从“糊涂账”到“明白账”,其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与业主监督的双重保障——设立独立公账、定期公示明细、严格支出程序,让每一分钱都有迹可循。
更值得称道的是,小区创新将公共收益补充至维修资金,既解决了分配公平性难题,又为房屋“养老”未雨绸缪,实现了短期利益与长期治理的平衡。
然而,全国多地仍存在公共收益被隐匿、侵占的乱象。友谊一号的经验启示我们:公共收益的“阳光化”不能仅依赖业委会的自觉,更需制度刚性约束。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物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推广先进经验;业委会和物业公司需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接受监督。
唯有将业主共治、技术赋能与法治保障相结合,让公共收益在阳光下“生根发芽”,才能真正维护业主权益,促进小区和谐发展,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从中受益,让公共收益真正成为凝聚信任的“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