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谁是红楼梦里最善良的人?估计不少人都会说到两个人,平儿和尤氏。的确,她们的善良,贾府上下皆知,因为她们做过太多善事。
比如,平儿很好说话,下面人有什么事跟她说一声就完了,她不像凤姐那样严肃厉害,而是与人为善,大事化小,能放就放,所以在贾府口碑极好。
比如,尤氏在凤姐生日私下退还了赵周两位姨娘的份子钱,她知道她们不容易,她对凤姐这种雁过拔毛一个不放过的损人利己行为极不认同。
除了她们呢?贾府里还有哪些被我们忽略的心怀善意的人,还有哪些不易被察觉的不动声色的善良?有,而且很多!
刘姥姥二进荣府一回,因为跟着贾母在栊翠庵喝了茶,结果就被妙玉嫌弃,把她用过得杯子放在了外头,宝玉知道后,就做了一件事,问妙玉讨要了这个杯子。
宝玉当然不稀罕这个杯子,他是为刘姥姥要的,他是这么对妙玉说的:“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宝玉虽然是富家子弟,但他知道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不容易,那杯子与其被妙玉闲置丢在外头,不如讨来送给需要的人,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一个富家公子,能想到把一个被弃置的杯子要来送给一个不相干的村老妪,这份善意尤其难得。因为对陌生人的善良,自上而下的善良,才是一个人真正发自内心的良好修养。
这件事,宝玉始终也没对其他人说起过,因为在他看实在算不得一件事,但是他自己记在了心里,等刘姥姥回家时,专门命人送到了刘姥姥手里。
我们知道,这个杯子是妙玉给贾母泡茶用的,是五彩成窑杯,价值不菲,刘姥姥也许不识货,但她不会没有见识,既然是宝二爷送她的杯子,从贾府出来的东西,那还能差了?
宝玉的善良还不止这些,赵姨娘让彩云偷王夫人房里的东西,结果被发现,平儿担心伤了探春的面子,所以投鼠忌器,正不知如何处理,又是宝玉站了出来,甘愿顶包。
宝玉这个人,虽然不喜欢读书,也不通世务,没干过几件正经事,但有一点,他是个非常善良的富家公子,他甘愿替赵姨娘瞒赃,一则是心疼三妹妹,二则是体贴彩云,三则不想一件事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不是你做的事,但为了大家,你愿意站出来,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愿意把脏水泼在自己身上,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小善了,这是心怀大善之人,这样的人,心中都有大爱。
我们常说,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但怎么样才算真诚?善良即是真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核心,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常行善事,才能保持永远的真诚。
贾宝玉这样的富家公子,离开了贾府他可能无以为继,甚至完全没有生存能力,但根植于他内心的善良,最终会帮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个真正内心善良的人,他的善良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更不分贫富贵贱的,他的善良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都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出手。
鸳鸯有一次无意间发现了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的私情,但她并没有声张,而是选择替司棋隐瞒,后来司棋病了,鸳鸯还专门去看,又唯恐司棋对自己不放心,就在司棋跟前赌咒发誓说不会说出去。
论身份论地位,鸳鸯作为贾母身边的首席丫鬟,是贾府丫鬟中绝对的天花板,最高级,她根本没有必要看任何人的脸色,也完全不会考虑任何人的感受,她想作威作福的话,太容易了。
但她并没有成为那样的人,她依然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初心,对待司棋这样的朋友如此,对待刘姥姥这样的老人如此,对待任何人都始终如一,不然,你以为贾母培养出来的丫鬟,仅仅只是能力出众,长得好看?藏在背后的良善才是一切的根源!
再看看焦大事件里凤姐和尤氏两人的态度,焦大喝了酒就骂人,已经不是一次了,但尤氏是什么态度?原文她是这么说的: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权当一个死的就完了。
在尤氏眼中,焦大虽然有不是,但他当年毕竟是救过主子立过大功的,如今年纪大了,脾气不好就不好吧,也不安排他干什么活了,只要不杀人放火,都不会赶他走,宁府养着就是。
而凤姐第一次遇到焦大醉骂,她是怎么说的?凤姐道:“我何尝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凤姐看到下人这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人撵走完事,省得我看着心烦。
真正的善良,永远都是向下的,因为向上的善,难免会掺杂功利的目的,被质疑动机不纯,而只有向下的善良,才是真正无私的善,不求回报的善。实际上,这个社会,无论贫富贵贱,任何一个阶层,永远都不乏心怀善意的人。
尤氏的善,在于她能容人,也知道底层的不易,所以很多人很多事她都不会太计较,给他人留一条活路,自己的人生也会更广阔,不是吗?
再说两个善良的人,袭人和宝钗,有人该说了,她俩也善良?一个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一个为了收买人心装老好人,可拉倒吧。这当然是世人眼中的偏见。
袭人在曹公的笔下,是“贤袭人”,在贾母眼中,也是心地纯良的,如果她真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不堪,贾母怎会派她去服侍宝玉?而曹公又怎么安排她后来和蒋玉菡一起供养宝玉宝钗夫妇?
刘姥姥二进贾府喝多了酒,后来误打误撞地跑到了宝玉的怡红院,躺在宝玉床上就呼呼大睡了,是袭人后来发现,赶紧把刘姥姥弄了出去。
刘姥姥一个劲儿地道歉,觉得自己惹了麻烦,万一宝二爷发起火来,岂不是连累了袭人,也让自己没脸?可你看袭人怎么说的:不相干,有我呢。
袭人并没有说任何责怪刘姥姥的话,其实她完全可以这样做:你这个姥姥,怎么能在这里睡,快出去快出去,臭死了!然后连推带拉的,很不客气地把刘姥姥轰出去!
但袭人并没有,她虽然是宝玉身边的首席丫鬟,在贾府身份也不低,但她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知道刘姥姥醉酒误入怡红院不是故意的,所以不仅没有怪她,还把事揽到了自己身上,即便宝二爷怪罪起来,有她顶着呢,没事儿!
袭人的这个善意,跟宝玉替赵姨娘瞒赃的行为,完全是一个道理。不干自己的事,但为了息事宁人,为了大家都好,她心甘情愿顶下这个雷,一切后果她来承担,这不是善良是什么?
不仅如此,袭人为了把戏做足,瞒过众人,替刘姥姥遮掩,还给刘姥姥编了一套说辞,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就连脂砚斋都忍不住称赞道,这方是袭人的平素。
宝钗做过很多好事,但我个人以为,她做过的最善良的一个举动,是在哥哥薛蟠外出游艺后,把她名分上的嫂子香菱带进了大观园。
她是这么对香菱说的:“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这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聪慧过人的宝钗,何尝不知道,香菱想这个园子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因为哥哥在家,而她的身份是哥哥的小妾,哥哥不走,她是不能每天往园子跑的,更不可能搬到园子里住。
但哥哥一走,宝钗知道机会来了,所以第一时间禀报了母亲,把香菱带进了园子,遂了香菱长期以来的愿望。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应该就是成人之美了吧?
宝钗不仅善良,还是个善解人意十分体贴的姑娘,她想把香菱带进园子,你猜她怎么跟母亲薛姨妈说的?她能说,妈,我知道香菱一直想进园子玩,所以我把她带进园子住一阵吧这样的话吗?
她当然不会那么说,那么说的话,岂不会让薛姨妈怪责香菱?她是这么说的:“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儿去。我们园子里又空,夜长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
她这是替香菱考虑呢,为了不让母亲对香菱有什么看法,就说是自己要香菱和她去作伴说话,其实是为了成全香菱一直以来要进大观园的梦想。
宝钗的善良不只是成人之美的善,还是解人后顾之忧的善,不让人有任何心理压力的善,她解决了一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让香菱没有任何顾虑地住进了大观园,也因此,她的人生在最后的那几年,有了足以让这短暂的一生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们需要善良,尤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的不动声色的善良,因为善良会让我们的精神丰盈而富足,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意和温情,会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成长,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纯粹而美好,也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真诚与友好,更会让人类的文明永远光芒闪耀。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