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寂寞的春天,他可能预感到人生的无常,写下了这么一首让人很惆怅的一首诗。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水浒中那个有名的蔡京,他立元佑党人碑,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他当年十二月才出发,翌年二月过洞庭,五、六月间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到达事宜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崇宁四年的春天,他填下这首词。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写得很寂寞。

黄庭坚的一生很有些意思,江西修水双井黄氏是名门,黄庭坚中进士之前,修水双井黄氏有22位进士。

仅宋朝,双井黄氏就有48位进士。如今修水双井村被誉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小时候的黄庭坚自然是聪颖过人,他两次ke考中进士,为三甲榜首(进士第31名)。走上仕途后也算是顺利,兼国史编修官。后人尊他为“黄太史”。

一切都从他和苏轼的通信开始发生了变化,

元丰元年(1078年),34岁的黄庭坚写了两首古风投寄给苏轼,苏轼随即复书和诗,从那时开始,苏、黄之间有了唱和活动。

苏轼在元丰二年遭遇“乌台诗案”,官微言轻的黄庭坚当时还未曾见过苏轼,可他偏要说: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因此黄庭坚受到“罚金”的处分。

八年之后,也就是1086年,他俩才在京师首次见面,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其间唱和几达百篇之多,并称“苏黄”,但黄庭坚坚持以弟子之礼相待,苏黄情义,万代流芳。

苏轼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后半生多次被贬,黄的命运也跟着惨淡,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后悔。

这一年的春天,也许感觉到人生的日子不多了,他寂寞的填下了这首词,这一年的九月,他就病逝宜州,享年六十一岁。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也许他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他想到了曾经跟他唱和的苏轼,或许在另外一个地方,春天在那里永驻。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