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是谁?

他是今天的辽宁人。

他的汉名叫“宝衡山”,乳名“哈斯朝鲁”,字润亭,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诗人、画家,被誉为“蒙古族曹雪芹”。



尹湛纳希生于1837年(出生两年后,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出生地是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一个世袭四等台吉家庭(“台吉”是蒙古贵族的封爵名称,主要用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成员)忠信府,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下府经济开发区。

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第28代嫡孙,尹湛纳希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环境中生活,是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是蒙汉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难道因为尹湛纳希留下200多万字,就被称为“蒙古族曹雪芹”吗?

并不是。

曹雪芹与尹湛纳希,二人的命运、境遇、作品有太多相似之处。

2025年4月25日,由辽宁出版集团主办,辽宁民族出版社承办的“最是书香能致远——《尹湛纳希全集》新书发布会”在位于辽宁沈阳的北方图书城文化新谷店举行。



来自辽宁文学界、出版界知名人士、媒体记者及读者代表,共同见证了《尹湛纳希全集》新书发布。



《尹湛纳希全集》新书发布会



辽宁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李凤山

这套《尹湛纳希全集》集选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诗歌杂文集》等五部尹湛纳希作品,历时两年汇编而成。

这套全集对重点内容以符合当代读者广泛接受的叙述方式进行勘校和订正,确保《全集》最大程度体现作者本意,在内容深度和阅读体验上精益求精。



发布会现场

在装帧设计上,致力于以符合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设计风格与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打造出服务内容的综合性视觉体验。

可以说,通过阅读这套全集,即可洞悉尹湛纳希这位蒙古族文学巨擘的人生境遇。



既然被誉为“蒙古族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去世70余年后,尹湛纳希才降临到这个世界,二人之间,到底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首先,二人都出身于贵族家庭。

曹雪芹出生于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在康熙朝备受恩宠,极盛一时。

尹湛纳希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的贵族家庭,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家族地位显赫,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们都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

其次,二人都经历了家庭兴衰。

曹雪芹家族在雍正时期因政治等原因遭遇抄家等变故,家族迅速衰落,从富贵繁华跌入贫困窘迫的境地,最终贫病而逝在北京

尹湛纳希所在的家族在晚清时期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动荡,家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尹湛纳希客死锦州

这种家族命运的巨大落差,使曹雪芹和尹湛纳希都经历了从繁华到衰败的人生转变,对人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尹湛纳希的家庙、今天位于北票的惠宁寺

第三,二人作品极其相似。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写实与批判性。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腐朽,对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尹湛纳希的作品如《一层楼》《泣红亭》等,以蒙古族贵族家庭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对封建婚姻制度、等级制度以及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者都以写实的手法展现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他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一批形象丰满、特征鲜明的人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上至贵族公子、小姐,下至丫鬟、小厮,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命运和内心世界。

尹湛纳希在其作品中也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一层楼》中的璞玉、炉梅、琴默等,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当时蒙古族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开创性。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方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上也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在尹湛纳希之前,蒙古族文学多以史诗、民间故事和宗教典籍为主,而尹湛纳希的作品第一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他是蒙古族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为蒙古族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推动了蒙古族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第五,二人作品皆具文化传承价值。

《红楼梦》承载了丰富的汉族文化,成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尹湛纳希的作品则对蒙古族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传承,保存了大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六,二人都具有反封建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

曹雪芹和尹湛纳希都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对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婚姻制度等方面的描写和批判,表达了对封建传统观念的质疑和不满,体现出一定的反封建思想萌芽的特征。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对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的追求。



尹湛纳希墓地,位于今天的北票市

曹雪芹和尹湛纳希都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对贵族还是平民,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展现了人物在社会环境和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尹湛纳希全集》书影

说了很多曹雪芹与尹湛纳希的相同之处,那么,辽宁民族出版社新出版的这套共七册的《尹湛纳希全集》,都写的是什么呢?

全集的前三册为《青史演义》,是由尹湛纳希和他的父亲旺钦巴勒共同完成的,旺钦巴勒写了前八章,后面的主体部分是由尹湛纳希撰写的,计划写120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69回。

《青史演义》是编年体章回小说,以成吉思汗率领蒙古民族统一蒙古高原并逐鹿中原的历史活动为主要素材创作的,从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起,到1236(南宋端平三年)年止,共74年的历史。

尹湛纳希在写作中,既继承了蒙古族文学传统,又吸纳了汉族古典小说的长处,并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叶立群评价《清史演义》这部书时,称其重要文学价值在于,它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具备史诗所具有的重要元素:空间背景广阔;艺术构思宏伟;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一定高度上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意识。该书在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建构上,均有属于自身的特色。

《尹湛纳希全集》第四、五、六册依次为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

与《青史演义》明显不同的是,《青史演义》是具有浓厚的英雄传奇色彩的作品,而这三部小说是委婉细腻的言情小说。根据考证,三部小说创作顺序为《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

《红云泪》以作者自身的悲剧性婚事为主要素材创作的,是尹湛纳希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蒙古族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创并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遗憾的是,这部小说仅有残本传世,原作42回,现在能看到的仅有25回。《一层楼》《泣红亭》是情节前后承接的两部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蒙古族青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尹湛纳希的社会理想和世界观。

叶立群评价称,这三部小说的问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蒙古族作家脱离了以往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依附,开始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尹湛纳希也因此成为蒙古族文学史上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人。

在创作中,尹湛纳希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并借鉴《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合理虚构与艺术加工。在《一层楼》《泣红亭》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贲璞玉等富有崭新思想色彩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典型的社会环境和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还比较成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白描、倒叙、追叙、插叙等诸多艺术手法。

全集的第七册为《诗歌杂文集》,收录了尹湛纳希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杂文以及他的父兄的诗歌。

尹湛纳希的诗歌创作,同样是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抒情诗、写景诗、自由诗、爱情诗、注解诗、讽刺诗,以及韵文范畴的对联等。



作为《尹湛纳希全集》主编,国家一级作家、民族文化学者萨仁图娅表示,尹湛纳希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价值和人文关怀是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内核,他的道义感和同情心在于敏锐地洞察捕捉当时社会现实并勇于发声,在作品中能够以自己灵魂的力量,去撼动大众的灵魂,这是尹湛纳希文学创作的价值所在。

尹湛纳希对蒙古族文学的发展与中华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更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集成,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共鸣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1892年,尹湛纳希客死辽宁锦州,享年55岁。他去世的两年后,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尹湛纳希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日报高级记者朱忠鹤)#沈阳头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