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五一假期,许多人选择走出家门,奔赴山海以寻求自由。其实,阅读和旅行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暂时摆脱日常,去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去打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假期,小北也为你精心准备了一份旅行书单,无论你是在旅途中,还是选择居家休息,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中外,带上书,上路吧!
No.1
公园北京:
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林峥 著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
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
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
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例,
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
新文化人、新青年、
普通市民、政治团体
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
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
启蒙、文化、文学、
娱乐、政治等功能,
借此折射
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
No.2
晚清上海片影
夏晓虹 著
自1842年开埠以后,
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
具有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
的历史地位。
本书图文并茂,
撷取上海最早的旅游指南读物、
晚清上海赛马活动、
车利尼马戏班来沪演出、
飞龙岛自行车开张等话题,
以出入今昔的漫话方式,
钩稽与呈现晚清上海的片段影像。
No.3
苏州文学地图
张鸿声 著
本书从七个方面
勾勒出了
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学地图,
分别是市肆街巷、百艺游娱、
水乡城镇、园林构造、虎丘四季、
近山诸胜、名人旧宅等。
书中包含大量文学故事,
涉及古今多种文体,
既古意盎然,也新影参差。
No.4
杭州文学地图
张鸿声 著
本书从六个方面
勾勒出了
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学地图,
分别是古寺名刹、南北诸峰、
城池形胜、市廛街巷、
西湖、名人故居等。
一方面记叙杭州的山水、寺庙、
市肆街巷等物理景观,
一方面讲述它们
在时间和空间里的悠久历史沿革,
以及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留下的身影。
No.5
南京文学地图
张鸿声 主编
讲叙南京的历史沿革,
描画了燕子矶、石头城、
明故宫、玄武湖、灵谷寺、
秦淮河、扫叶楼等胜迹
在文学中留下的身影,
向读者呈现了
一个文学中的南京的历史与现在。
No.6
茶馆: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街头文化 :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
王笛 著
由土生土长的学者王笛
撰写的本土微观史研究佳作,
从民间视角切入,
在史料缝隙中
打捞贩夫走卒的历史,
带你看到延续至今的“茶馆”们,
形形色色的百工生活,
人气十足,活色生香,
书中的那段历史仿佛还活着,
延续着。
No.7
铭石为景:
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
韩文彬 著
王磊 霍司佳 译
行走在崇山峻岭间,
大大小小的诗文题字不计其数,
早已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
这种刻铭文字
其实是中国文明的独特产物,
不仅改变了地理面貌,
更是中国古代
难得一见的“公共书写”。
书中以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
山东郑道昭题刻、
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
对中国文字景观的
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了分析。
No.8
从长安到天山:
丝绸之路访唐诗
薛天纬 著
作者长期工作、生活于新疆,
既对唐代文学有着深厚的学养;
又对边塞风土人情
有着真实自然的体验,
故而讲起唐代边塞文学
颇有独到精彩之处,
是一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
了解唐诗与丝路文化的大众读物。
No.9
沙与海:
丝路古道的千年与新生
黄元琪 陈跃飞 著
敦煌、阿拉木图、多哈、
阿姆斯特丹、亚历山大港、
马六甲、泉州……
作者沿着古人的足迹,
从大漠到海洋,
横穿亚欧,探访沿途重要城镇,
思索丝路文明和今天我们的关系。
No.10
驼峰间:
旅行、探险与征服
大卫·达姆罗什 陈永国 主编
《西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
《马可·波罗行纪》《暴风雨》
这些经典文学背后
记录了怎样的冒险故事?
本书的核心就是
前现代时期旅行与讲故事的交织——将经典的历史游记
和虚构游记作品汇集在一起。
由哈佛大学教授
大卫·达姆罗什作序,
清华大学教授
陈永国逐篇作导读。
在吸收传统文学
选集编纂长处的前提下,
以独特的视角切入,
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
哈佛–清华文学课,
用文学原作
构筑鲜活的世界文学史。
这个假期你在哪里出游?
分享一下你的见闻和感悟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
小北精心挑选的“旅行图书”一本
扫码进群,更多福利
-End-
观点资料来源:市场运营中心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