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经典,即便后面有96版、10年版的,也都无法超越前者,有的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有的则拍的一塌糊涂,被讽刺“不堪入目”。

倘若说“黛玉葬花”看得人肝肠寸断,那“元妃省亲”这一段则让人记忆犹新。

在凤辇驾到之前,贾家人老老少少便做齐了准备,每个人都穿戴光鲜亮丽,头上盘着的珠钗随走动而珊珊作响,从侧面诠释了什么叫做“皇亲国戚”的风范。

可是在不同的《红楼梦》版本中,原本应端庄大气的贾元春,却活脱脱像大马猴。

1977年,才成立运营不到三年的香港佳艺电视台,决定做一件大事,那便是将素有“四大名著”之称的《红楼梦》搬上荧幕,这也是《红楼梦》第一次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



要知道原著当中,包含了上百个重要角色,情节衔接紧密,选角本就是一大挑战。

不过当时导这部剧的导演陈宇超,却没有因此而退缩,转而向其他地方外调了不少演员,其中既有戏曲界的老前辈,也有话剧界的常客,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所以这部剧就算是早了87版10年,也丝毫不逊色,就是在情节处理上有点粗糙。



其中饰演“贾元春”的TVB演员名叫马海伦,早期她为佳艺电视台效力,曾为台里创下不菲的佳绩,因此在77年版的《红楼梦》里,为她多加了不少戏份。

彼时的她刚满30岁,脸上却仍旧有婴儿肥,演贾元春的时候脸上多了份稚嫩感。



况且服化道的安排上也不合理,贵妃娘娘回家的探亲的时候,身边竟只有一个丫鬟陪同,连侍从和基本的凤辇都没有,全程靠步行逛大观园,多少有些寒酸了。

不过基于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元妃省亲的场面,为何会如此单调了。

87版《红楼梦》的含金量想必不用多说,为了还原原著的人物神韵,在开拍之前,导演还特地找来了各个艺术界的泰斗,为演员们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



在这三个月期间,既有红学专家周汝昌为大家讲解要点,亦有专业人士指导形体。

正是因为专注,才能拍出后来的经典之作,且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能被超越。



选角之初,导演王扶林本想将成梅安排在宝钗一组里的,因为她长得“面如圆盘”,加上一对灵动的杏仁眼,很是古灵精怪的样子,与原著中形容的宝钗很是相似。

不料拍摄到一半的时候,却将她改为“贾元春”的戏份,这令成梅心里很是没底。



因为在此之前她饰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给人的印象都不太深,基本属于说话柔声细语的,很少能演出角色原有的气场,因此她怕自己压不住气场威严的贾元春。

好在导演给予了她肯定的态度,这期间她还饰演了其他角色,也渐渐找到了感觉。



再一次回归红楼梦剧组的成梅,眼神中不再有退缩的意味了,一举一动间尽显大气,到了与贾政隔帘相见的时候,她的眼眶中盈满了泪水,却仅仅落下来了一滴。



可见在这期间,成梅对于角色的揣摩有多深入,同时也离不开剧组的鼎力相助。



在拍摄元妃省亲这场戏的时候,剧组上百人跑遍了北京白云观、扬州瘦西湖等地,还在当地修建了专门的大观园拍摄基地,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感受大观园盛况之景。

在戏曲界,有不少翻拍《红楼梦》的版本,其中在2002年拍摄的越剧版《红楼梦》最有看头,不仅展现了演员们专业的身姿唱腔,细节处理也很是到位。

在第三集的时候,便演绎了“元妃省亲”这一段,相比87版,这一版在服化道上略有不同。



首先就是演员们的着装上,主用越剧的穿着方式,因此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

其次就是贾元春与长辈们团聚的时候,所展现出的悲恸感,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不得不说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解决,越剧演员们最为擅长的,便是通过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出氛围感,进一步带动观众们的情绪,使他们沉浸其中。

而饰演这一版贾元春的演员,则是小百花越剧团花旦谢进联,亦是团里的名角。



她在1999年被调入小百花工作,自此就担任了很重要的身份,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参演了《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因为嗓音宽厚,唱起戏来形神兼备,因此才得以被委任为花旦。

不过这一版的贾元春,却让观众们感到大失所望,觉得导演没有用十成的功力。



倘若“不摆烂”的话,想来这部剧的反响与收视率,一定会比当年的传唱度更高。

前几个翻拍贾元春的例子,都是各有各的优势与弊端,有的是因为资金有限,有的则是因为态度不够严谨,因此没能造就87版的辉煌,这倒也无可厚非。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它的代表性人物,不一定个个都要争第一。



这版饰演贾元春的演员,则是青衣出身的王彦华,可扮相怎么看怎么都有点古怪。

首先就是备受吐槽的铜钱头,被不少人嘲讽是多余的存在,再者整部剧的滤镜也很诡异,给人一种“林正英电影”的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死气沉沉,毫无名门之范。



再看王彦华的状态,已经不适合出演雍容华贵的贵妃娘娘了,多少有点老气。

这咧嘴一笑的样子,与大马猴的样子有点神似,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其实不光是贾元春这个角色,其余角色也都不贴合名著,比如过于赢弱的贾宝玉、还有整日郁郁寡欢的林黛玉,演员光追求还原原著,演不出神韵也是不行的。

后续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少红也曾承认过,自己对于《红楼梦》并不算多了解。



对于一个导演而言,连自己都没有读懂原著的含义,又如何去指导演员们呢?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感慨,怀念87版的《红楼梦》,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