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车展隆重开幕,德国汽车制造商们明确表态,“愿与中国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德国电视二台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就在半年前,“去风险化(De-Risking)”尚是探讨对华经济关系的核心关键词。欧洲希望,能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强化自身供应链,并抵消中国汽车品牌的价格优势。然而,随着上海车展在近日拉开帷幕,德国车企正寻求与中国方面加深合作——不仅将中国视为市场,他们更希望在这一快速变革的产业中重新为自身找准定位。


▲图源:zdf.de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正促使欧洲重新评估对华经济关系。汽车行业专家克里斯托弗·施蒂尔默(Christoph Stürmer)表示,相比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欧洲与中国的分歧显然更小。在上海,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贸易自由的捍卫者形象。


▲图源:zdf.de

在处于重大转型期的汽车行业中,曾经的龙头老大德国车企,如今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且越来越重的压力。随着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德国汽车品牌也让出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尤其在电动汽车行业,德国的落后尤为明显。

对于宝马、大众、奔驰来说,中国不仅是最大的销售市场,更是在效率、创新和制造工艺方面重拾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回顾疫情之时,中国在诸多领域扮演的角色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当欧洲在各方面陷入发展停滞,中国却在加速推进技术突破,企业层面的变革尤甚。


▲图源:zdf.de

施蒂尔默认为,中国车企的技术革新和价格优势,将促使德国同行效仿“中国速度”。对于德国车企来说,加大投资、扩展在华业务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大众公司就在这一方面,率先做出了反应。以“在中国,为中国”为口号,大众希望重拾其往日辉煌。其与中国车企小鹏的合作,也成为了行业典范。

施蒂尔默强调,欧洲车企并未在技术竞赛中落后太多。他们真正缺失的,“是企业家的风险意识,以及国家层面对可持续创新的长期资金支持”。


▲德国电视二台记者现场报道上海车展,图源:zdf.de

上海车展向世界表明,与其“脱钩断链”,不如主动参与。在市场份额和技术革新的竞争中,务实与高效成为了新的核心关键词。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