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的主导地位正日益增强,并正对世界众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在近期举办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来自汽车行业的专家们将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归因于快速的技术进步、强劲的消费需求以及激烈的国内竞争。此外,专家们也在峰会上探讨了外资汽车品牌面临的挑战、新的商业机会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前景。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国内销量已达314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新车总销量的41%1。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展现出明显偏好,尤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本土车企将科技深度融入车辆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有感于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巨大的行业转型,Automobility Limited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指出:“21世纪汽车产业的所有增长点都集中在中国。过去五年间,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而外资品牌流失的销量已超过其当前在中国的销量。”
外资汽车品牌市场份额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未能跟上中国消费者数字化生活方式的脚步。过去十年,智能设备全面渗透中国市场,互联网经济彻底重构了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连接模式。
如今,乘客们通过手机应用预约本地出行服务。腾讯、阿里巴巴等本土科技巨头运营的数字平台已深度融入移动出行生态系统。中国消费者高度依赖智能设备,外资品牌却始终难以打入这一数字领域,无法真正触动消费者。
Russo先生指出:“缺乏基于应用程序的数字存在感,就意味着被排除在中国主流消费者的购买清单之外。”正因如此,即便外资企业推出电动汽车产品,仍难以获得市场关注。
汇丰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汽车分析师丁妤倩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近年来凭借本土电池供应链优势取得显著发展。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池生产体系,这一基础设施优势使本土车企实现‘油电同价’,并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早期市场普及。”
而且,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车企竞相提升消费者数字化体验,将硬件与软件的融合推向全新高度。
中国年轻一代常被称为“iPad世代”或“AI原住民”,他们正在重塑电动汽车的市场格局。这个精通数字技术的消费群体不仅要求车辆能效更高,还更加追求前卫创新的外观设计。这种需求正推动车企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和使用体验,形成创新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国电动汽车正日益被视为“带轮子的智能手机”,与用户的数字生活方式实现无缝衔接。与此同时,车企已开始从中挖掘商业价值。
基于通勤数据、消费行为和餐饮偏好等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企业正通过数字化出行、能源管理等服务开拓全新盈利模式。这些机遇正吸引华为、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博士指出,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将通过共享出行、包裹配送甚至代跑腿服务等模式创造收益。他强调:“未来的汽车将不再是持有成本,而会成为创收工具。”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引领全球,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企业正依托大数据与先进算法,着力开发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顾宏地博士表示:“我们有望在今年底实现量产车型的L3级自动驾驶,而低速场景下的部分L4级自动驾驶功能或将在三年内具备商业化条件。”
他还指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采用“云端大模型+车端强算力”的融合方案,通过实时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驾乘体验。
“当前中国自动驾驶发展已突破算力与算法上的瓶颈,其关键在于商业化以及大规模推广产生的大数据。”顾宏地补充道。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前景如何?他们正在快速拓展全球市场。这一趋势因美国加征关税而加速,促使中国车企在匈牙利、土耳其、泰国和巴西等国设立生产基地。
Russo先生指出,美国加征关税非但未能遏制中国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进程,将推动中国汽车制造商实现产能扩张并培育新兴市场需求。小鹏汽车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趋势,顾宏地博士表示小鹏已在欧洲、东南亚及以色列市场打开局面。
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全球扩张之际,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正引发广泛关注。顾宏地博士特别强调:“中国企业将恪守数据保护法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数据隐私是全球市场的一个敏感话题。中国车企只有严格遵循数据保护法规,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全球市场。
扫码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并订阅汇丰投资峰会资讯
注释:
1.Car News China
本文内容所引用嘉宾观点来源于2025年3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